快訊

4月連假放送!台南市學生「爽休9天」 家長興奮:終於能出國

新商場再+1!台北101攜手國泰人壽進軍台中 賈永婕:7年可損益兩平

前交通部長郭瑤琪主動脈剝離急送醫 經一天葉克膜搶救無效中午前拔管

大陸學者鄭永年:中國人不懂且不理解美國

中國智庫學者鄭永年日前針對美中關係表示,現在中國人並不懂美國,且還沒有很好地理解美國。美聯社
中國智庫學者鄭永年日前針對美中關係表示,現在中國人並不懂美國,且還沒有很好地理解美國。美聯社

中國智庫學者鄭永年日前針對美中關係表示,很多人主張要幫助美國人讀懂中國,以減少對中國的誤解。但實際上,中國人更要讀懂美國,然而現在中國人並不懂美國,且還沒有很好地理解美國。

鄭永年並指出,當中國「帶著情緒」跟「相對理性」的美國展開博弈,就容易「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這是不對稱、不公平的,所以中國需要改變。

出身中國學界的鄭永年,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長,一度被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諮詢對象之一。觀察者網報導,他在3月28日出席博鰲論壇南海分論壇時,針對美中關係及南海博弈等議題作上述表示。

鄭永年指出,整體而言,當今中國對美國存在4種情緒或態度。一、輕視美國,認為「美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不用怕美國」;二、極端恐懼美國,美國「做什麼了,感覺天要掉下來了」,美國在南海做點事情了中國就「怕得不得了」。

三、極端親美,「美國做什麼都是對的,中國做什麼都是不對」;四、仇視美國,甚至「很多人仇美是工作」。

他指出,這些年自己一直在想,很多人一直說要「讀懂中國,幫助美國人讀懂中國」,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誤解。但實際上中國人更要讀懂美國,這非常重要,而現在「我們並不懂美國」。

鄭永年並表示,儘管中國對美國投入的研究力量是最多的,但就他個人看來,中國「還沒有很好地理解美國」。

他針對美中博弈指出,「博弈」是「兩個理性人」之間的博弈。當中國「帶著情緒」跟「相對理性」的美國展開博弈,就容易「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這是不對稱、不公平的,所以中國需要改變。

鄭永年說,美中博弈的棋局是美國設置的,美國博弈的方法是西方文化的對立產物,美國人非常善於創造「對立性的概念」。如果中國跟著美國對立的思維,就很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陷入當年美蘇冷戰的境地。所以,破解關鍵就在於中國能否不被美國的思維牽著走。

他主張,中國在南海需要制定一套頗具「東方智慧」的南海規則。中美南海問題是「多邊主義」的競爭,美國是排他性多邊主義,而中國包容性多邊主義,對比這兩種多邊主義,中國應當有信心,南海問題不難解決。

鄭永年說,有人說中國大可以學前蘇聯,菲律賓問題解決起來會更容易。希望中國學者們把這個議題研究好,中國「不要學美國,不要學蘇聯,中國是中國」。

美國

延伸閱讀

走線翻船 中國7女1男無證移民命喪墨西哥海灘

誰在南海興風作浪?中國官媒再批:甘當美棋子 最終都淪為棄子

抗中陣營再擴大?傳美日英澳菲將推安保合作

美以情報共享前所未有擴大!缺乏透明監督 美情報恐被用於濫殺平民

相關新聞

提美中對話要求 戴恩斯23日見李強

與美國總統川普關係親近的蒙大拿州共和黨籍參議員戴恩斯正在北京訪問,這次訪問是川普返白宮後首次美國議員訪陸,在中美關係動盪...

陸開放臨時台胞證、「雙證關聯」核驗服務

面對賴政府十七條因應策略,大陸續推台灣人可享「同等待遇」的措施,昨天宣布可為「港澳台居民」簽發電子臨時通行證,並提供通行...

陸反制美 上千肉商進口資格失效

大陸海關總署官網最新顯示,根據二○二○年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授予美國肉品工廠輸出大陸的註冊資格中,有一千多家工廠的...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墜毀於海南省

中共軍方罕見公布戰機失事墜毀消息,事發地點在海南省臨高縣,一架戰鬥機失事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陸反分裂法20周年座談會 趙樂際:以法懲獨「四個堅定」

大陸昨天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廿周年座談會」,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就解決台灣問題,提出堅定信心決心,扎實推動祖國統一進程,和...

「趙樂際缺席人大」為何被民間放大解讀 關鍵在「刑不上大夫」

雖然代替趙宣講的李鴻忠稱趙呼吸道感染,但許多人本能地不相信李的說辭,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隱情,比如,趙是不是因為腐敗被習近平查辦,又或他在對兩會的某些內容上不認同,故意托病缺席。不管怎麼樣,只要不是真的生病,就有熱鬧可看,甚至出個像中共20大閉幕式胡錦濤被駕離那樣的事件,更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