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鄭永年:中國人不懂且不理解美國

中國智庫學者鄭永年日前針對美中關係表示,很多人主張要幫助美國人讀懂中國,以減少對中國的誤解。但實際上,中國人更要讀懂美國,然而現在中國人並不懂美國,且還沒有很好地理解美國。
鄭永年並指出,當中國「帶著情緒」跟「相對理性」的美國展開博弈,就容易「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這是不對稱、不公平的,所以中國需要改變。
出身中國學界的鄭永年,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長,一度被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諮詢對象之一。觀察者網報導,他在3月28日出席博鰲論壇南海分論壇時,針對美中關係及南海博弈等議題作上述表示。
鄭永年指出,整體而言,當今中國對美國存在4種情緒或態度。一、輕視美國,認為「美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不用怕美國」;二、極端恐懼美國,美國「做什麼了,感覺天要掉下來了」,美國在南海做點事情了中國就「怕得不得了」。
三、極端親美,「美國做什麼都是對的,中國做什麼都是不對」;四、仇視美國,甚至「很多人仇美是工作」。
他指出,這些年自己一直在想,很多人一直說要「讀懂中國,幫助美國人讀懂中國」,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誤解。但實際上中國人更要讀懂美國,這非常重要,而現在「我們並不懂美國」。
鄭永年並表示,儘管中國對美國投入的研究力量是最多的,但就他個人看來,中國「還沒有很好地理解美國」。
他針對美中博弈指出,「博弈」是「兩個理性人」之間的博弈。當中國「帶著情緒」跟「相對理性」的美國展開博弈,就容易「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這是不對稱、不公平的,所以中國需要改變。
鄭永年說,美中博弈的棋局是美國設置的,美國博弈的方法是西方文化的對立產物,美國人非常善於創造「對立性的概念」。如果中國跟著美國對立的思維,就很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陷入當年美蘇冷戰的境地。所以,破解關鍵就在於中國能否不被美國的思維牽著走。
他主張,中國在南海需要制定一套頗具「東方智慧」的南海規則。中美南海問題是「多邊主義」的競爭,美國是排他性多邊主義,而中國包容性多邊主義,對比這兩種多邊主義,中國應當有信心,南海問題不難解決。
鄭永年說,有人說中國大可以學前蘇聯,菲律賓問題解決起來會更容易。希望中國學者們把這個議題研究好,中國「不要學美國,不要學蘇聯,中國是中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