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農改場新書「發芽」發表 撒播原民農耕知識

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種,推廣傳統農耕與飲食文化,今天帶領族人參觀原住民作物保種圃。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種,推廣傳統農耕與飲食文化,今天帶領族人參觀原住民作物保種圃。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種,推廣傳統農耕與飲食文化,出版「發芽」一書,將此書回贈給受訪的5個部落,並帶領族人參觀原住民作物保種圃。農改場長楊大吉表示,部落文化隨著時間逐漸消失,農改場協助族人保種,期待這本書不只是發芽,未來還會成長茁壯,將文化傳承下去。

農改場今天發表會新書,邀請部落族人分享更多書提及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像是高山上的農耕、傳統作物的管理方式、部落的傳統飲食、藥草的應用,小米的祭儀等。楊大吉將訪問部落的「發芽」書籍,贈給部落頭目、族人,期待傳統作物種原落地發芽、生生不息。

楊大吉表示,耆老的凋零導致文化逐漸消失,從2022年開始,農改場協助族人,展開有系統的部落文化搜集,包含飲食文化、物種、編織等,將部落傳統文化保存。這次特別訪談太魯閣族的大同大禮部落、撒奇萊雅族的撒固兒部落、阿美族的砂荖部落、奇美部落、布農族的卓清部落。

楊大吉說,每個族群都有很多祭典藥草文化,值得以文字與照片影像保存下來,未來每年都至少會出一本。尤其現在氣候變遷影響農作物,針對不同部落即將流失的物種,藉由導入科技保存下來,也跟農業部農試所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世界種原庫合作,保存農作物種子。

本書作者陳美齡老師特別導讀書籍「發芽」,分享田野調查的甘苦,聽著耆老神采奕奕地講述土地上耕耘的故事,深深被吸引,同時也發現種植知識與傳統智慧正在急速消失中,紀錄與保存刻不容緩,期待透過本書撒播傳統智慧與文化的種子,在部落發芽茁壯。

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種,圖為部落的小米。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種,圖為部落的小米。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種,推廣傳統農耕與飲食文化,出版「發芽」一書,將此書回贈給受訪的5個部落。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種,推廣傳統農耕與飲食文化,出版「發芽」一書,將此書回贈給受訪的5個部落。記者王思慧/攝影

原住民 農改場

延伸閱讀

愛爾蘭首見台灣原民文學展 參議員盼深化交流

吃洋蔥6好處,與它一起吃更強大!洋蔥發芽了還能吃嗎?必知7個小知識

國土計畫衝擊原民土地 原民會主委:明年上路前公布使用規則

台中議員補選吳軍獲黃仁力挺 提7大原民政策

相關新聞

林姿妙帶隊爭取冬山交流道審查過關 預計2031年完工

宜蘭縣冬山鄉人口數占全縣第三,國5通過冬山鄉卻未設交流道,且冬山市區與國5現有交流道距離過長,影響產業發展,地方爭取增設...

花蓮困境 農產繞一大圈運北農成本增一倍、保鮮期也打折

花蓮地震後蘇花公路每天僅限3時段通行,大貨車不能走,花蓮共同運銷27噸大貨車,必須繞一大圈走南迴送到北農,要提早3小時出...

體育館設備老舊 基市籌4千萬改善

基隆市立體育館近期辦大型演唱會和球賽,市府發現硬體設施有待提升,下月將向市議會提出追加預算1150萬元,搭配向中央爭取補...

花蓮震後拚觀光 奇萊玩一夏報名

花蓮市公所的「奇萊玩一夏」自行車活動今年規畫3條路線,長度分別為35、59及63公里,跨越花蓮市等5市鄉,搭配導覽解說、...

小礁溪賞螢 國外遊客慕名來

宜蘭縣小礁溪賞螢活動起跑,人潮爆多,首場螢火蟲賞螢活動,長達1公里賞螢道路滿滿都是人,導覽解說也受歡迎,吸引遊客紛紛圍過...

潮嚮青創市集 基隆國門廣場登場

2024「潮嚮.山海基隆」首場青創市集「海派一shot!」,昨天在基隆國門廣場登場,現場匯聚21家基隆在地青創品牌的風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