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家將文化1甲子 隍義堂登錄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創立於1962年的嘉義市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獲登錄為嘉義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創立於1962年的嘉義市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獲登錄為嘉義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創立於1962年的嘉義市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除保留家將三師制度、法咒吟唱傳統外,罕見有女性法師,成員橫跨老中青三代傳承發展超過1甲子,獲登錄為嘉義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堂主林懷軒表示,雖然團員年齡層分布廣泛,但仍憂心文化斷層,主動向文化局提報,希望透過文資制度,促進新世代傳承。

嘉義市早期被稱「家將窟」,是全台重要家將文化傳衍地區;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長期為北社尾地方廟會活動出陣,淨路、清厝、祭改、收驚等信仰服務。堂主林懷軒推廣什家將文化不遺餘力,主動向市府申請提報無形文化資產。

文化局長盧怡君表示,嘉義市什家將從城隍廟吉勝堂發展開始,首先於日本時代拓展出共義堂,隍義堂則在戰後因應地方社會發展需求,而自地藏庵共義堂什家將系統分衍,成為共義堂首間子堂;該堂長年擔任鎮北宮駕前什家將,積極協助地方民眾維持良好的民俗生活傳承,展現出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其成員以北社尾地區居民、鎮北宮信徒為核心,年齡層橫跨老中青三代,每年穩定出軍,且每周有固定團練時間,具備穩健傳承機制。

審議委員說明,隍義堂現仍保有導師、面師、法師等三師制度,並留存嘉義「義」字流派之傳承特色。每年出軍時,由法師與堂內成員共同安堂,唱唸法咒,為嘉義市少見保有法咒吟唱傳統的家將團體。甚至有台灣罕見女性法師、面師之傳承,足見其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已取得傳承發展的平衡點。

5年前擔任堂主的林懷軒,精通家將各角色的陣法與拳步。從小學2年級開始參與堂內活動,抱著一股熱忱為神明服務,至今已超過30年;林懷軒表示,隍義堂現有團員約4、50人,最小為10歲,最年長者70歲。儘管年齡層分布廣泛,但他仍憂心文化斷層嚴重,於是主動向文化局提報,希望透過文資制度,帶領更多人認識家將文化內涵,重新塑造家將正面形象,促進新世代傳承。

文化局表示,目前嘉義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包含嘉義九華山地藏庵過爐、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震安宮振祐堂八家將、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等4案;今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獲登錄為市定民俗,除肯定當地居民的用心與努力外,也增添本市無形文化資產的多樣性。未來將協助擬定保存維護計畫、加強教育推廣,讓更多人了解、體驗家將文化的獨特魅力。

嘉義市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獲登錄為嘉義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獲登錄為嘉義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鎮北宮隍義堂什家將,除保留家將三師制度、法咒吟唱傳統外,罕見有女性法師,成員橫跨老中青三代傳承發展超過1甲子,獲登錄為嘉義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鎮北宮隍義堂什家將,除保留家將三師制度、法咒吟唱傳統外,罕見有女性法師,成員橫跨老中青三代傳承發展超過1甲子,獲登錄為嘉義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 文化局 文化資產

延伸閱讀

只因口角衝突 嘉市菸酒公司遭砸店毀洋酒

影/來嘉市圓林仔追「4月雪」 一次遍賞桐花、粉紅花旗木、石斛蘭

少子化嘉市小一新生今年略增 這所小校特色辦學連2年總量管制

黃敏惠率團參訪台達電歐洲總部 嘉市淨零永續條例草案將送議會審議

相關新聞

嘉市去年平均2人就有1人收交通紅單 議員批警為績效開罰單

嘉義市警局統計去年交通罰單共10萬件,其中540人申訴僅12件成功,上午有議員質詢批交通罰款數字偏高嚇人,讓人瞠目結舌,...

又見天坑!台南市府連地下道旁貨車廻車 道路面下陷卡後輪

台南市東區府連地下道旁廻車道,約昨天中午12點多突然發生路面下陷。當時行經廻車道小貨車右後車輪一度卡在坑洞內,後來請來吊...

嘉義縣擬斥資6千萬改造府會廣場 挨批「廣場比人命重要」

嘉義縣政府擬斥資6千萬元整建府會廣場,打造全新地標「府會之心」,有議員今在臨時會痛批廣場整建計畫根本沒提案,放著道路、水...

靖娟基金會兒童交通安全分數...台南全國前3高 市府:市長緊盯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於各縣市兒童整體交通安全分數調查中,台南市分數為前3高,台南市政府表示,市長黃偉哲高度重視交通安全...

南市登革熱防治開出5罰單 存僥倖心態會吃大虧

台南市去年登革熱疫情嚴重,整個疫情延續到去年3月6日才宣布解除疫情,不過,仍持續有境外移入病例,為此,南市加強孳生源清除...

台南小巨蛋有譜!議員建議應優先打通東西向道路

台南沒小巨蛋,地方普遍有需求聲浪,市府規畫以促參法建構具指標性的複合式公共建設「運動藝文休閒園區」,日前舉辦公聽會。財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