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性騷擾該如何自保 律師陳孟秀教3招
政壇性騷擾案件連環爆,律師陳孟秀在臉書分享過去承接案件經驗,發現當事人共通點都是「自責」。她說,面臨性侵或騷擾的當下,其實很不容易保全證據,但還是有一些措施可以著手處理。
她表示,許多承接過的案件當事人,每一次重述遭到性騷、性侵、猥褻當下無助、徬徨的神情。對方敘述中的共通點,都包含了「自責」。會問:「是不是我哪裡沒有做好?」、「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才會發生這樣的事?」、「為什麼別人都不會,只有我,會不會真的是我的問題?」
陳孟秀表示,每一次聽到這些自責的問句,她都會不斷地告訴對方,「你沒有錯」、「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今天錯的是他(她),絕對不是你」。
陳孟秀說,面臨性侵或騷擾的當下,其實很不容易保全證據,但還是有一些措施可以著手處理,以下提供幾個方向,希望大家都可以備而不用:
1. 證據保全:到醫院驗傷或保留衣物相關物證;如果第一現場沒有錄音、錄影,在事發後向親友陳述也是一種證據,無論是電話(錄音)、訊息(保存截圖),在法庭上都可以當作證據。
2. 心理諮商紀錄:若身心受到影響的人,和諮商師對談、或是身心科的就診紀錄,也都有證據力。
3.公共場所監視器:若是在公共場合發生,可向警方報案要求調閱監視器畫面。
陳孟秀表示,謝謝每一個願意說出來、站出來的受害者們,「因為你們的勇敢,讓台灣的性平環境能有一次徹底檢視、檢討的機會」。無論有沒有說出口、站出來,「我都想再和你們說一次,你們有有做錯任何事,這不是你們的錯」。願做錯事的人受到懲罰,受到傷害的人不需再陷入痛苦、自我懷疑的深淵之中。願我們的社會,能早日達到真正的友善、平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