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S納健保須上傳基因資料 「脅迫病人」挨批違憲了

據讀者提供的共擬會紀錄,健保署除要求病友提供資料,至健保署指定資料庫,若民眾不願配合就失去給付資格,但自費檢測後,若發現符合健保標靶藥物給付的基因突變,仍可獲得健保給付用藥。圖/讀者提供
據讀者提供的共擬會紀錄,健保署除要求病友提供資料,至健保署指定資料庫,若民眾不願配合就失去給付資格,但自費檢測後,若發現符合健保標靶藥物給付的基因突變,仍可獲得健保給付用藥。圖/讀者提供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是用於癌症病人媒合相應標靶治療的重要檢測工具,衛福部健保署昨宣布,經醫療共擬會討論後,確認將NGS納入給付,但相關文件中卻要求病人必須簽署同意書,將基因資料上傳至健保署指定資料庫,才有給付資格。督保盟痛批,此舉不僅違憲,脅迫民眾交出基因資料,更是將基因外洩的危機轉嫁人民。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NGS給付與提供基因資料綁約的作法,至少違反5項法律,其中包括3項健保釋憲案,最近一次是111年大法官釋憲,要求健保署應保障健保資料庫被保險人的資訊自主權,即病人有權利不被研究;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要求推行全民健康保險,第22條則提到國家法律、業者產品都應確保健康平等性,強制人民上傳資料,卻會增加醫療不平等。

滕西華說,健保署雖讓民眾簽署同意書上傳,但若不同意就無法獲得給付,必須花費數千至萬元的費用自費檢測,民眾的同意書形同被迫同意,「繳交健保費的民眾,憑什麼在符合給付標準的前提下,因為非健保因素失去給付資格?」

健保署擬把國人基因資料交由國衛院保存。滕西華表示,健保法並未授權健保署將被保險人資料,上傳至健保署以外的官署,相關資料僅能用於給付目的,更不可轉賣給商業界、學術界;此舉也違反人體研究法,接受檢驗的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提交的基因資料會被用來進行何種研究。

日前中研院人體基因資料疑似外洩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滕西華說,健保署強制病人上傳資料的方式,是越過倫理委員會(IRB),已經違反人體研究法規定,也違反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各國都把國民基因資料視為重要國安議題,醫療倫理不言可喻,這更是違反個資法的作法,「健保署不該蠻幹。」

與醫療倫理相關的「赫爾辛基宣言」、「台北宣言」,都是規範醫界不可以治療為目的,強迫病人提供資料。滕西華表示,健保署以給付為由要求病人交出資料,根本是脅迫病人,不僅經濟弱勢者難以抵抗,即使經濟許可者,也沒有理由因為不交出資料就要自費,「連基本權利都要自己花錢才保得住。」

「據了解,昨日共擬會中,至少3位付費者及病友團體代表,與3位醫界人士反對提案,但會中並未表決。」滕西華表示,行政部門若不撤回決議,根本是讓民主倒退,忽視病人權利,推展精準醫療的圖時,不該讓人民負擔基因外洩的成本,且此案若成功通過,未來任何健保給付,都可能要求病人提供資料,這相當荒謬。

健保署 基因 滕西華

延伸閱讀

健保給付基因檢測病友綁約上傳資料 消基會:堅決反對

咳到吐血電腦斷層卻遭核刪! 胸腔醫見「1細節」:出事告健保署

北市女中醫詐領健保補助2萬 詐欺判刑得易科罰金18萬

2024癌症論壇/全基因檢測成精準醫療新趨勢 預防癌症不再是夢想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MAMAMOO玟星演唱會大跳「國民健康操」國健署說話了

韓國知名女團MAMAMOO成員玟星日前來台開唱,為了寵粉更精心準備台灣人共同的回憶「Lucy健康操」,更上傳到擁有75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