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後2天飆高溫上看37度 周三變天轉涼「全台有雨」

頻抨擊聯準會主席!川普憂引發市場恐慌 對開除鮑爾抱持審慎態度

哈佛畢業的育兒專家:世上沒有「好大學」這種東西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摘要

1.考上一間好大學,一直都是所有台灣青少年最主要的壓力來源,甚至造成許多國高中生出現失眠、焦慮或憂鬱等心理症狀。

2.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一名哈佛育兒專家近期點出:「好大學其實是不存在的,重點是如何在大學中獲得無價的寶貴經驗。」

3.相關研究亦顯示,考上名校並不意味著未來一片幸福美好,這主要取決於他們如何渡過在校園裡的這段時光,過程的重要性大過於結果。

過去長輩總是耳提面命,「長大後要考間好大學,未來就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了!」但如今已是人人都能上大學的時代,這樣的忠告還合乎時宜嗎?

對孩子唸一個好學校的期望,其實古今中外都存在。但家長、老師越重視孩子的成績,孩子的壓力就越大。不但台灣的升學壓力不曾消失,就連美國青少年的壓力也不遑多讓。

台灣的國、高中生,為了補習與考試導致睡眠不足;而美國的青少年則因為社交平台上同儕的競爭比較,心理健康素質不斷走下坡,出現抑鬱、焦慮等身心狀況。

對此,一位哈佛出身的育兒研究員兼作家,珍妮佛·華萊士(Jennifer Breheny Wallace)強調,家長們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擺脫『好大學』這種想法。」

擺脫名校崇拜,家長孩子都快樂

身為母親的華萊士點出,其實「名校」或「好大學」都是假議題,不能與「成功」或「幸福」與否劃上等號。在她看來,關鍵不是孩子考上哪間大學,而是孩子在這間學校裡獲得了什麼?

她與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合作,針對全美6,500位家長進行調查,出版了新書《永遠不夠:當成就文化變得有毒時—我們能做些什麼》(Never Enough: When Achievement Culture Becomes Toxic—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書中提到,由於社會推崇「成就文化」(Achievement Culture),無形中導致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變成有毒又帶有壓力。但大學的排名是主觀的,孩子上哪所學校,並不能決定未來的成就與幸福。

華萊士希望,家長能夠打破對於名校的憧憬與迷思。一旦擺脫「錄取名校就等於功成名就」的神話,家長和孩子雙方,都能減輕很多壓力。

她向《CNBC Make it》表示,自己跟丈夫就是這樣教育三名小孩。除非是孩子們自己主動提出,否則他們不會討論過多關於大學的話題。夫妻兩人會注意,有沒有在孩子面前提到「大學」兩個字,還會規定把跟大學相關的話題,限制在每周末一個小時之內。

華萊士親身舉例,當她與丈夫在家與孩子討論選擇哪家大學時,會盡可能將話題集中在「自己對校園的重要性」。

不看大學排名,只問孩子:你可以為校園帶來什麼影響

她不以排名高低來看大學,而是試著問孩子:「哪一間學校是最適合你的最佳選擇?在哪所大學,你可以為校園帶來影響?」華萊士建議家長,可以找幾個真實案例,證明即使沒有讀名校,依然能獲得快樂與成功。

家長應教導小孩,「無論考上哪一所學校,都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 華萊士說,這些觀念與問題的核心,基本可以總結為:「學生有沒有感覺到,他們對這座校園很重要?」

根據蓋洛普和普渡大學(Gallup-Purdue)2014年針對3萬名美國大學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未來的幸福,主要取決於他們在校園中累積的經驗,包括了課外研習、志工活動、大學夏令營、實習或工作坊,或是找到一位很好的導師等等。

一流大學的名聲,也許會決定了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卻並非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條件。尤其,現今的社會需要更多靈活應對職場變化的人才,而這種能力往往無法單純以學歷標籤來衡量。

華萊士的方式,將與孩子討論升學的對話,轉變成一種更為健康的親子關係;對於孩子未來的幸福快樂,比念哪一家學校,更有關鍵性的影響。

資料來源:CNBC、jenniferbwallace.com、Gallup-Purde

※本文由商周.com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哈佛大學 育兒

相關新聞

「感受不到少子化!」 家長抱怨公幼難抽:候補排到100位

5月除了是報稅季,也是很多適齡孩子家長抽公共幼稚園的日子。對此,一名網友抱怨,一直聽到少子化嚴重的議題,但幼、公托還是超級難抽,感嘆「這樣的情況誰敢生啊?」。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乖乖牌女友遭爆國外玩超開!「被不同人帶進房」 他崩潰:還能結婚嗎

乖乖牌女友竟然是裝的?一名網友崩潰在Dcard爆料,和女友愛情長跑論及婚嫁,如今卻意外得知女友在國外打工度假時玩超開,雖然女友否認,但好友給的照片已經讓他心中有了疙瘩,他迷茫地問「該相信陌生人說的她那段時間也跟多人淫亂荒唐,還是該相信她說她沒有」。

難忍公公「負能量」!她嘆每月回婆家4次無法休息 丈夫批自私

夫妻相處應理性溝通,尊重彼此的想法和生活態度。一名女網友發文抱怨,她的老公因換工作的緣故,月休僅4天,每次休假都要回婆家,但她工作壓力大,需要充分休息,因此很抗拒回婆家,卻被老公批評很「自私」,讓她感到很無奈,對此詢問網友們的意見。

幫省房租、出團費都碰壁!想帶男友回家拜年又遭拒 她嘆:跟我沒未來嗎

過年時,不少人會把另一半帶回家給家人認識。一名女網友發文抱怨,她希望在過年時帶男友回家,卻被男友堅決反對,即使她的家人們平時很願意幫助男友,男友卻完全不想見她的家人,讓她感到很氣憤,於是請教網友們的意見。

百萬年薪人妻回鄉下夫家被當幫傭 公公一句話讓她氣炸:以後絕不幫忙

現今雖提倡性別平等,但是還是有一些觀念比較老舊的人,會認為女性就應該負責家務事,甚至老年照護工作,也應該由女性來做。但這樣的觀念,當然會招致許多女性反彈,近來日本就有這樣的例子。

過年發紅包給公婆是義務?人妻心裡難平衡:老公被窮養長大

發紅包是許多人最期待的春節習俗之一,不過公婆是必包對象嗎?一名女網友在Dcard上發文詢問「過年一定要包紅包給公婆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