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就診數創十年新高 醫憂「1族群」缺保護力:未來恐大流行

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快速上升,今年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也創十年來新高,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侯永全/攝影
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快速上升,今年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也創十年來新高,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侯永全/攝影

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快速上升。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表示,今年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十年來新高,跟上周相比疫情成長不少;然而,重症數跟上一次2019年同期相比並沒有較嚴重,流行的腸病毒型別並不相同。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名譽院長林奏延則說,腸病毒通常3至4年流行一次,但新冠後就沒有流行過。

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1643人次, 較前一周9518人次上升22.3%,已達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 ,研判國內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呈快速上升趨勢。

根據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易致重症之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於社區零星檢出,為輕症個案,目前已進入流行期。郭宏偉說,上周出現一名南部25歲男性感染D68型,目前已經恢復。今年累計1例重症病例,為感染克沙奇A10型。

林奏延指出,我國在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後,幾乎每3至4年就會大流行一次,但是在新冠疫情之後就沒有流行過.他特別擔憂,現在這一批6歲以下的幼童缺乏保護力,有可能會在未來引起大流行。

曾淑慧說,前一波2019年腸病毒流行時,主要是71型,有5例重症,但是今年目前僅有1例重症,重症數量並沒有比較多。然而,門急診就診統計已經超過流行閾值,並且是十年來同期新高,仍要謹慎面對。

郭宏偉表示,腸病毒傳染力強,請民眾提高警覺,大人、小孩皆應確實做好手部衛生,並落實環境消毒,且應時常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家中嬰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此外,曾淑慧說,去年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已經討論過腸病毒71型疫苗是否提供公費接種,但考量感染為零星散發個案,仍建議家長可以跟醫師討論後,再帶小孩自費接種;今年會再視疫情狀況評估接種建議。

腸病毒重症徵兆。圖/疾管署
腸病毒重症徵兆。圖/疾管署

疫情 腸病毒

延伸閱讀

南部病媒蚊指數又上升 上周新增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都在高雄

腸病毒四月底將進入流行期,如何有效消毒與防治?高危險族群有哪些?

腸病毒進入流行大爆發 南投縣門急診「破3千人」成長180%

腸病毒疫情拉警報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揭原因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他轟疫苗受害救濟審1案僅80秒 薛瑞元:會前有預審機制

53歲的盧太太在接種第三劑疫苗隔天猝逝,律師指出,衛福部僅憑解剖報告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幹出血性中風」,便將所有傷害歸咎...

葡萄酒釀2年遲不發酵…他一動作「缸破、酒灑、割傷手」 網安慰:沒啥可惜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一起來釀酒,一起來泡酒」上貼出一組照片並難過發文表示,「殘念⋯慘⋯因自己過度自信的後果,現在心裡五味雜陳」。從照片中可見,有一缸已釀好的葡萄酒灑滿浴室,感覺彷彿快要可以聞到酒香味,讓網友深感可惜!引發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