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途中視力模糊恐是葡萄膜炎 醫師提醒有失明風險
抗癌途中發生視力模糊、不正常飛蚊症持續性增加,可能是葡萄膜炎作祟。醫師提醒,葡萄膜炎是已開發國家常見失明原因,病因多樣,更可能與癌症疾病狀態有關,不可不慎。
今年71歲的朱姓婦人罹患輸尿管尿路上皮癌,手術後接受最新癌症免疫療法,腫瘤獲得大幅清除,但後續卻出現視力模糊、頭痛和皮膚出疹等症狀,就醫檢查右眼視力0.8、左眼視力只剩0.3;詳細檢查發現為免疫療法藥物誘發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幸經治療順利恢復原本視力和正常生活。
台北榮總眼科部眼矯形科科主任黃德光今天在記者會上說明,「葡萄膜」是眼睛內虹膜、睫狀體與脈絡膜等組成的構造;其發炎可能症狀,包含持續性視力模糊、不正常飛蚊症持續性增加,可能有眼睛紅、痛、畏光等表現,且初級眼藥水無法緩解。
黃德光指出,從健保資料庫可發現,台灣每年每1000人就有1人罹患葡萄膜炎。其可能病因包含身體感染、自體免疫發炎、惡性腫瘤或代謝藥物作用造成;由於病因多樣、診斷與治療困難,葡萄膜炎是已開發國家造成民眾失明主要原因之一,且其診斷與治療,往往要從全身系統疾病研究著手。
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每年每1000人中有3人以上新罹癌。黃德光指出。癌症治療中患者可能因不同原因造成葡萄膜炎,原因包含癌症疾病本身或藥物使用,有時甚至會反映身體狀況,須即時準確診斷治療。
其中最令人擔心的,是腫瘤導致的葡萄膜炎。黃德光說,臨床上有時能看到惡性腫瘤或血液腫瘤轉移到眼內,少部分病人則會因腫瘤引發的自體免疫反應攻擊視網膜細胞,造成特殊視網膜病變。此時應先審視全身腫瘤控制情況,是否有轉移,並針對惡性腫瘤本身加以治療。
偶爾會有患者因傳統化療造成抵抗力低下,被病原體伺機感染。黃德光說明,惡性腫瘤患者抵抗力較一般人差,延誤治療不只眼睛受到影響,更可能有生命危險;但只要確定病原體,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就能控制感染,降低失明危險。
隨醫學進步,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發展出各項標靶藥物或生物治療,助患者控制病情。黃德光說,約1%或更少數患者,會因免疫療法藥物誘發自體免疫反應,導致葡萄膜炎。所幸較無重大生命危險,只要針對發炎加以治療,並適時調整免疫療法使用,即可緩解發炎、恢復視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