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期程一延再延 環團盼520前完成勿放大綠色通膨

環境部原定今年第1季公布碳費費率,但目前已至第2次,碳定價仍無下文。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原定今年第1季公布碳費費率,但目前已至第2次,碳定價仍無下文。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原定今年第1季決定碳費費率,但公布期程一延再延。環團指出,今年已至第2季,碳費費率遲無下文,排碳有價一直都是減碳有力工具,因此在422世界地球日發布聯合聲明,盼環境部在520新舊政府交接前完成碳費制定。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台灣環境規劃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環團今發布聯合聲明指出,環境部原先承諾碳費費率於今年第1季決定,並依同年碳排查結果,在2025年開始繳交碳費,但今年已到第2季,且自首次召開碳費審議會後,已過1個多月,但碳費費率卻遲未有定論,恐影響明年碳費收期程。

環團表示,排碳有價一直都是減碳的有力工具之一,在422世界地球日這天,呼籲政府應加速訂定碳費徵收辦法,並提出4點建言,包含應在520新舊政府交接前,將碳費費率制定完畢;碳費費率每噸應500元起,切勿放大綠色通膨;碳費審議會會議紀錄應公開;盡速公布碳費相關子法。

環團指出,碳費制度的有效性與實施速度直接影響台灣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期程,520新舊政府交接後,新上任的政府團隊恐為碳費的設定帶來其他變數,因此強烈要求應在520交接前完成碳費費率制定,以確保碳定價制度能即時落實,若訂定期程過晚,恐無法準時於2025年課徵碳費。

碳定價部分,環團表示,2022年韓國碳交易價格為每公噸540元、新加坡2024年起的碳稅也增至每公噸570元,但台灣碳費費率仍未確定,甚至可能壓低至每公噸100或300元;在費率過低且有優惠費率存在的情況下,碳費不僅無法反應外部成本,也無法達到良好減碳成效,環境部與碳費審議會應堅守碳費底線,切勿聽信被過度放大的綠色通膨謠言而降低費率。

環團表示。碳費審議會至今已召開2次會議,除受邀的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及公民團體,一般社會大眾無法了解碳費制定的進度與過程,但公開性與透明度至關重要,這樣才能讓民眾充分了解政府決策的依據與過程,也能提升公眾對政府決策的信任度。

環團認為,政府應盡快公布碳費相關子法,並完善配套措施,以確保碳費制度的全面實施與順利執行;環團表示,氣候法不僅規定碳費起徵繳納,也包含優惠費率訂定、基金的使用等,若僅有碳費制定完成,其他子法腳步無法跟上,恐無法在短期內完善碳定價制度,另也強調,優惠費率的指定減量目標應遵守SBTi原則。

環境部 綠色 520

延伸閱讀

環團4點聲明籲碳費加速審議 盼520前完成

任期僅剩1個月!彭啟明出任環境部長 薛富盛:碳費時程不受520影響

北投溫泉廢水恐破壞溪流生態 議員籲接汙水管處理

準部長彭啟明談碳費徵收 未來將採雙軌轉型並進模式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