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股債齊揚讓金融三業今年首季大賺近3千億 創史上次高紀錄

Fed今年幾月降息?華爾街預測如亂射飛鏢 落點到處都是

國衛院、北榮研究兒虐風險因子 出生體重低於2公斤影響最大

國衛院與台榮團隊合作研究兒虐風險因子,分析220萬名1歲以下嬰兒發現影響因子中以出生體重低於2000公克相關性最高。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衛院與台榮團隊合作研究兒虐風險因子,分析220萬名1歲以下嬰兒發現影響因子中以出生體重低於2000公克相關性最高。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北榮總團隊合作研究兒虐風險因子,分析220萬名1歲以下嬰兒發現,約千分之3有過至少1次虐待相關診斷,影響因子中以出生體重低於2000公克相關性最高。

這項研究由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兒童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信宏擔任第一作者,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陳娟瑜擔任通訊作者,去年11月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BMC公共衛生」(BMC Public Health)。

陳信宏與陳娟瑜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說明,兒童虐待是指兒童遭遇身體或精神的刻意不良對待,或照顧者消極不作為,忽視孩童基本需求以致危害其安全、健康與發展。兒虐為小於5歲幼童非自然死亡重要原因之一,且小於1歲嬰兒,不僅遭虐無法求援,對長期身心影響及衍生家庭與社會負擔尤其嚴重。

研究團隊分析2004至2014年間出生的220萬多名嬰兒資料,串聯健保資料庫門急診或住院就醫紀錄、死因統計,分析出生後第1年虐待症候群、暴力侵害、不明原因傷害等3種虐待相關傷害診斷,及就診3個月內與3年期間死亡率,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有千分之2.9嬰兒於出生後1年內至少有1次虐待相關診斷,且其3年內死亡率為1.3%。

團隊並分析嬰兒性別、出生體重、有無手足、家戶健保投保級距、生母婚姻、教育程度與生育年齡、參加免費健兒門診的資料等個人、家庭層級中與兒虐有關風險因子。

結果發現,其中「嬰兒體重低於2000公克」的影響最為顯著,且未使用健兒門診及低出生體重,會使受虐死亡率顯著增加1.2至1.8倍。

出生體重不足2000克的嬰兒,陳信宏說明,本身就比較脆弱、容易生病,造成照顧者經濟及精神壓力與負擔,推測可能因此增加不當照顧或虐待風險;同時,低出生體重的孩子又更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加劇虐待、攻擊和傷害的嚴重性,因此較易留下相關診斷資料。

陳娟瑜指出,寶寶低出生體重與媽媽懷孕期間健康狀態、環境壓力等因素有關,不僅造成寶寶易多病,也反映出生家庭功能的脆弱性;對低體重寶寶的家庭,若能提供社會經濟協助、親職教育、喘息服務等資源,賦能並體恤辛苦的照顧者,有助降低兒虐風險。

陳信宏說,提升健兒門診利用,有望助增進早期介入時機減少兒虐相關傷害風險,近期政府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也有類似效果,但因工作繁瑣、耗時長,又要主動關懷,得到的回饋無法反映成本,對兒科醫師恐是額外負擔。

受虐兒 嬰兒 虐童 醫師

延伸閱讀

北榮名醫涉收回扣 院長陳威明發信給全院同仁說這件事

旅美鋼琴大師劉孟捷北榮義演 天籟琴音感謝陳威明與團隊

北榮神經修復名醫涉醫材採購弊案聲押 法院命300萬元交保

曾替吳淑珍看診…北榮神經醫學權威涉收回扣 院方回應了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還在努力回憶嗎?出生至今出國次數總查詢 3步驟解答

頻繁出國的民眾再也不用傷透腦筋回想出國日期,可以直接透過My Data上網下載自己的入出國日期證明書,但不包含個人出境的國家名稱。

醫院財報 林口長庚最賺 土城醫院最虧

衛福部健保署昨公布一一一年醫療院所財務報告,林口長庚醫院連七年蟬聯整體結餘最高的醫院,金額達九十三點九三億元,但主要盈餘...

出門小心!7縣市大雷雨來了 慎防劇烈降雨、雷擊及強陣風

大雷雨來了,中央氣象署下午14時59分針對雙北等7縣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新北市、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桃園...

今晚西半部轉雨 明起各地防劇烈天氣北台驟降10度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上午指出,明天起受鋒面影響,明後各地開始有局部大雨,尤其西半部要留意局部大雨,宜蘭及花蓮要留意短延...

水情吃緊?氣象署:今年梅雨量正常至偏少、氣溫偏暖

中央氣象署預測,今年春季(2至4月)平均溫度為1951年以來的第2暖,整體雨量值則偏少,僅約氣候值8成;接下來梅雨季(5...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