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積電權重過高...台指期正式被打入美國「窄基指數」 金管會說話了

為何容忍40年房貸?他怨制度害房價狂漲 內行搖頭:時間可換財富

震央鄰近南投!17:35花蓮萬榮鄉規模4.4地震 最大震度4級

石門水庫水情吃緊、盼五月梅雨緩解 張善政:否則要有最壞打算

面對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桃園市長張善政指示市府相關局處作好抗旱準備。記者陳俊智/攝影
面對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桃園市長張善政指示市府相關局處作好抗旱準備。記者陳俊智/攝影

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今天蓄水量4976萬立方公尺、蓄水率24.2%,水情已接近2021年桃園大旱同期狀況,雖然經濟部水利署水情燈號維持綠燈,但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天在市政會議表示期待5月底梅雨緩解,但算盤不能打得這麼理想,要求相關局處做好抗旱準備。

桃園市大園區、新屋區、楊梅區和觀音區是台灣北部水稻重要產地,通常只有在插秧的「整田期」與稻作成長的「抽穗期」用水需求大,秧苗紮根成長的「本田期」較無用水需求;桃園的一期稻目前已進入本田期,預計5月進入抽穗期,但水情持續不樂觀,張善政也說「可能要有最壞打算」。

張善政表示,桃園幾年前經歷過百年大旱,百年大旱那一年的下雨狀況比今年更差,但為何石門水庫蓄水比當年少,原因是當年有實施休耕,但今年沒有休耕,經過估算,今年一期稻的抽穗期大概接近5月底,如果5月底梅雨來了,稻作用水或許靠雨水就能滿足,但如果沒梅雨沒來、石門水庫水情持續沒有改善,對所有的農民來講,可能要做最壞打算。

桃園市水務局推動放流水再利用,目前楊梅水資源中心正在試辦再生水供灌,除了去年種出來的稻子經食品檢驗均符合標準,無食安疑慮,再生水的氨氣、氮氣較濃,也可作為氮肥,減少肥料使用,計畫推廣。

市政會議上,張善政也提到石門水庫過去負責供給新北市板新地區用水,目前該區已靠翡翠水庫支應,雖然期待5月梅雨舒緩水情,但如意算盤不能打得這麼理想,「畢竟現在氣候變遷、氣候異常非常嚴重,所以今年梅雨是不是能夠像幾年前百年大旱那年一樣能夠紓解,我們不敢打包票」,現在開始就要節約用水,例如洗車、洗大樓外牆等大量用水情形,應該盡量減少。

關於抗旱,張善政也責成經濟發展局、水務局等相關局處做好準備,除了盤點近3百口抗旱水井情況,也要掌握8個水資源中心一天可產多少再生水供工業使用,其他諸如水車、水塔的設備也要準備好,一旦開始限水,這些東西都要派上用場。

面對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桃園市長張善政指示市府相關局處作好抗旱準備。記者陳俊智/攝影
面對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探,桃園市長張善政指示市府相關局處作好抗旱準備。記者陳俊智/攝影

缺水

延伸閱讀

影/桃園3度跳電 張善政轟蔡英文能源政策「荒腔走板」

石門水庫清淤車輛不走市區確保馬路安全 張善政:新設8K清淤道

鋼條掉軌道無法偵測 張善政:查3鐵高樓工地不安全停工

桃園航空城拆遷戶獲加碼補助 地政局:這兩項會先撥款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出門小心!7縣市大雷雨來了 慎防劇烈降雨、雷擊及強陣風

大雷雨來了,中央氣象署下午14時59分針對雙北等7縣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新北市、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桃園...

今晚西半部轉雨 明起各地防劇烈天氣北台驟降10度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上午指出,明天起受鋒面影響,明後各地開始有局部大雨,尤其西半部要留意局部大雨,宜蘭及花蓮要留意短延...

水情吃緊?氣象署:今年梅雨量正常至偏少、氣溫偏暖

中央氣象署預測,今年春季(2至4月)平均溫度為1951年以來的第2暖,整體雨量值則偏少,僅約氣候值8成;接下來梅雨季(5...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醫生示警「重症高危險族群」小心3種常見症狀

最近是腸病毒的流行期,各醫院診所腸病毒患者明顯增多。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於臉書發文提醒常見症狀;此外,5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的重症高危險群,家長千萬要留意。

政策再轉彎 5項交通微罪仍可檢舉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昨天初審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交通部原本提出十項不開放民眾檢舉交通違規的項目,經朝野立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