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竹市教育處長請辭! 他親曝「身心俱疲」原因 將轉任市政顧問

最強集團股囊括「五燈」獎!5公司齊攻漲停板 董事長都是同一人

禁免洗餐具...機關學校改買飯捲、麵包餐盒 環團:環保做一半

環境部推動免洗餐具減量,去年開始縣市政府與學校不得使用,也包括包裝水及一次用飲料杯。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推動免洗餐具減量,去年開始縣市政府與學校不得使用,也包括包裝水及一次用飲料杯。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去年起推動免洗餐具減量,縣市政府與學校不得使用,也包括包裝水及一次用飲料杯,但給予空間若活動無法留在現場食用可改提供便當以外非塑膠包裝餐點,如點心麵包盒、水果盒、飯捲、飯糰、三明治、潛艇堡等,不少機關學校乾脆都改買飯捲、麵包餐盒取代,環團批此舉環保只做一半,垃圾並未減量。

彰化環保局輔導下,縣內目前有82店家提供環保外送,由訂餐者準備環保餐盒,商家配合外送,其中20家有彰化環保局提供30到50個環保餐盒,商家可使用及外送,大都是傳統自助餐店,不過今年尚未有新增店家願意加入。

彰化環保局輔導下,縣內有20多家店家提供環保餐盒可使用及外送。圖/彰化環保局提供
彰化環保局輔導下,縣內有20多家店家提供環保餐盒可使用及外送。圖/彰化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指出,雖有店家願意配合提供環保餐盒,但主動性有限,畢竟還要回收、清洗等較為繁瑣,會宣導讓更多民眾知道有店家提供這樣的環保服務,建議使用環保餐盒後先用衛生紙擦拭一下再將餐盒還給店家。

彰化縣府統計,機關學校在去年會議、訓練及活動1萬7468場共使用環保餐具5萬5541份,改提供外帶餐點例如麵包餐盒有7萬8642份。台中市環保局也統計,機關學校去年實體會議、訓練及活動共有2萬5979場次,共使用環保餐具13萬4438份,改提供外帶餐點例如麵包餐盒有12萬6154份。

彰化縣環保局指出,改用麵包餐盒等方式,垃圾雖有減量但沒有一步到位。爭好氣聯盟發起人許心欣說,公家機關、學校禁用免洗餐具,但除雙北以外,提供環保餐具的團膳餐廳不多,應加強輔導餐飲業跟進;很多單位規避使用環保餐具,改用外帶麵包餐盒,等於「環保作一半」;雖沒有用到便當盒,但還是有紙餐盒與塑膠袋,建議採取裸裝麵包,可減少塑膠袋使用。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說,環境部若要落實政策應要有明確獎勵和罰則,才能達到垃圾減量;她說,以往舉辦淨灘活動,若提供麵包都會全部裝成一袋,民眾在各自取用需要的量,有的也會自備盒子或袋子裝走,相對較為環保; 現成食物選用紙袋包裝也比塑膠袋來得好。

環保局 餐具 餐盒

延伸閱讀

全家福比麵包湖口二廠今上樑 預計2025年啟用

反對核電廠延役 環團立院陳抗宣布427再占領街頭

宜蘭機關學校帶頭減塑成效曝 餐飲業提供循環餐具加分

開車10小時!嘉義餐車夫婦赴花蓮天王星大樓現場供餐 善舉感動人心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他轟疫苗受害救濟審1案僅80秒 薛瑞元:會前有預審機制

53歲的盧太太在接種第三劑疫苗隔天猝逝,律師指出,衛福部僅憑解剖報告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幹出血性中風」,便將所有傷害歸咎...

葡萄酒釀2年遲不發酵…他一動作「缸破、酒灑、割傷手」 網安慰:沒啥可惜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一起來釀酒,一起來泡酒」上貼出一組照片並難過發文表示,「殘念⋯慘⋯因自己過度自信的後果,現在心裡五味雜陳」。從照片中可見,有一缸已釀好的葡萄酒灑滿浴室,感覺彷彿快要可以聞到酒香味,讓網友深感可惜!引發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