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偷吃吳卓源形象全毀?朱軒洋「廣告被剪到只剩背影」 業界人士曝內幕

大陸民眾搶瘋?小米SU7成理財產品 二手車報價比新車貴26萬

遭周刊爆男友是200公分經紀人?李多慧罕見用中文回應「感到非常疲憊」

7旬嬤罹肺腺癌爆三種基因突變「超罕見」 他從醫以來首見

七十歲奶奶因婦癌至林口長庚就醫,原以為意外發現肺臟轉移,左肺有大小不一結節,基因檢測其中三顆相對較大的結節,竟然都是各自獨立的原位癌,且由不同基因突變所致。示意圖/Ingimage。
七十歲奶奶因婦癌至林口長庚就醫,原以為意外發現肺臟轉移,左肺有大小不一結節,基因檢測其中三顆相對較大的結節,竟然都是各自獨立的原位癌,且由不同基因突變所致。示意圖/Ingimage。

七十歲奶奶因婦癌至林口長庚就醫,原以為意外發現肺臟轉移,左肺有大小不一結節,基因檢測其中三顆相對較大的結節,竟然都是各自獨立的原位癌,且由不同基因突變所致。林口長庚肺癌團隊召集人柯皓文表示,該案例「極為罕見」,鮮少肺癌患者腫瘤病變由多個基因突變所致,幸結節小於一公分,屬於早期肺癌,手術即可切除病灶。

肺癌分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台灣最常見肺癌類別為非小細胞癌中的「肺腺癌」,占整體肺癌8成5,晚期肺癌的標靶藥物發展也多以治療肺腺癌為目標,醫界發現肺腺癌最常見基因突變類型,有EGFR、ALK、cMET、HER2、BRAF、KRAS等多種。

柯皓文表示,根據林口長庚癌症登記資料,並與日本LC-SCRUM-Asia合作研究,台灣肺腺癌患者約六到七成帶有可治療的基因突變,且多數肺癌標靶藥物都已納入健保給付,增加患者活率,但仍有三成帶有不可治療的基因突變,採取傳統的化療方式治療。

柯皓文表示,國內最常見的肺腺癌突變基因為EGFR,但並非每一位肺腺癌的患者體內的癌變基因都是同一種,像是前副總統蕭萬長,他左右肺的突變基因就不同,臨床上,同時出現兩種癌變基因較為常見。但上述七十歲奶奶,同時有三種基因突變的原位癌,不僅罕見,也是他從醫第一次碰上,能夠即時發現,主要是奶奶願意自費做基因檢測,揭曉突變基因。

治療多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會先依照腫瘤大小以及惡性程度,決定投藥方式,不過,有些標靶藥物反而在投藥後,會再產生基因突變,得依照患者的狀況採取「精準醫療」,完全客製化醫療方針。

國內肺癌的患者多數晚期發現,五年約八成肺癌患者第三期後才接受治療、二成是早期發現。但自從國健署於2022年推動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後,國內早期肺癌患者即接受治療比率攀升,從原先20%提升至30%到40%,晚期肺癌從80%降至約50%。

柯皓文表示,該數據也連帶被認為是肺癌於2023年擠下大腸癌,成為我國十大癌症死因之首的原因之一,他認為持續擴大篩檢,相信未來肺癌的致死率可以大幅降低。

肺腺癌

延伸閱讀

MLB/骨骼驚奇!遊騎兵薛則復原進度超前連教頭都傻眼

民生醫院「開錯刀」!術前反覆確認關卡多 社區醫院協會:通常有5步驟

民生醫院開錯刀!工友推錯病患醫護無人知 社區醫院協會:嚴重疏失

27歲男星肺癌末期惡化轉移到腦膜!他親揭「最新病況」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出門小心!7縣市大雷雨來了 慎防劇烈降雨、雷擊及強陣風

大雷雨來了,中央氣象署下午14時59分針對雙北等7縣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新北市、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桃園...

今晚西半部轉雨 明起各地防劇烈天氣北台驟降10度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上午指出,明天起受鋒面影響,明後各地開始有局部大雨,尤其西半部要留意局部大雨,宜蘭及花蓮要留意短延...

水情吃緊?氣象署:今年梅雨量正常至偏少、氣溫偏暖

中央氣象署預測,今年春季(2至4月)平均溫度為1951年以來的第2暖,整體雨量值則偏少,僅約氣候值8成;接下來梅雨季(5...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醫生示警「重症高危險族群」小心3種常見症狀

最近是腸病毒的流行期,各醫院診所腸病毒患者明顯增多。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於臉書發文提醒常見症狀;此外,5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的重症高危險群,家長千萬要留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