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巴菲特狠賣蘋果股票!一口氣大砍約13%持股 上季持有現金再創紀錄

龍門石窟太美?遊客發出驚嘆「下巴真的掉了」 園區急廣播尋醫

台北成美橋車禍!「3車撞成團」釀4人送醫 保險桿噴飛、車頭全毀

龍年也不生?台灣連續39個月「生不如死」

內政部今(10)日公布最新人口統計,出生人數依然持續低於死亡人數,加上國人恢復戶籍情形趨緩,台灣總人口降至2,341.6萬人,已是連續第三個月的負成長。 示意圖/ingimage
內政部今(10)日公布最新人口統計,出生人數依然持續低於死亡人數,加上國人恢復戶籍情形趨緩,台灣總人口降至2,341.6萬人,已是連續第三個月的負成長。 示意圖/ingimage

內政部今(10)日公布最新人口統計,出生人數依然持續低於死亡人數,加上國人恢復戶籍情形趨緩,台灣總人口降至2,341.6萬人,已是連續第三個月的負成長。

內政部統計,今年3月出生人數10,827人,較上月9,663人提升,重回1萬名新生兒關卡,年減13.43%;死亡人數則有17,566人,年減14.61%,死亡人數比出生多出6,739人,人口自然增加持續呈現負成長趨勢,自2021年元月至今,已連續39個月「生不如死」。

在社會增加方面,3月遷入人數89,045人,年減25.43%,遷出83,984人,年減8.68%,遷入比遷出人口多出5,061人,無法抵銷死亡與出生人數差距,使全國總人口自去年12月底約2,342萬人,接連三個月下降,回降至約2,341.6萬人。

在新冠疫情後,國人陸續回台恢復戶籍,從2023年7月開始,全國人口數持續穩定回升,不過至今年元月,人口數終結連18個月正成長,轉為小幅負成長。

近年全台總人口高點落在2019年的2,360萬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國人遷徙受限,不少人因此戶籍遭遷出,加上出生人數持續下探,總人口數連續三年下降,直至去年才重返成長,然而隨著國人遷出遷入情形逐漸回歸常態,且目前未見龍年效應帶來生子盛況,新生兒出生情形未見改善,今年人口變化仍待觀察。

另外觀察結婚狀況,今年3月共12,322對新人結婚,年增3.78%。其中不同性別結婚共12,019對,年增3.78%。

以各縣市來觀察,自然增加方面,今年元3月全國無一縣市出生人數超過死亡人數,僅連江縣打平,向來催生有成的桃園市同樣呈現「生不如死」;社會增加方面,六都當中,僅台北市的遷入人數低於遷出人數,呈現「入不敷出」,其餘五都仍呈遷入多過於遷出。

另外人口結構方面,今年3月底0至14歲人口數約278萬人,占總人口11.87%;15至64歲人口約1,628.5萬人,占比69.54%;65歲以上人口435.1萬人,占比18.58%。

內政部 新生兒 結婚

延伸閱讀

板橋浮洲都市計畫有進度! 新北曝動工、拆遷期程

盧秀燕宣傳照高掛如「尊者」? 中市府:首長行銷勿扭曲

高雄講台語人口僅一半 議員催生首座台語實驗學校 教育局:估明年成立

延後退休大勢所趨?2050年65歲人口占6分之1 退休政策如逆麟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