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站上2萬點 謝金河:躺地上30幾年老股出現井噴行情

國道客運運價最高漲幅定案 北高票價最高可漲36元

女婿涉詐被逮 余天失蹤孫子孫女找到了!新北社會局曝最新狀況

健康名人堂/醫療過程中的排隊與插隊

「排隊」是服務或物品需求十分殷切時,必然會發生的現象。一般所謂排隊,當然主要指的是「實體」的順序。人自己排隊需要耗用一些時間與體力,所以有些業務,就以透過「網路處理」的方式來代替之。只是若需求非常強勁,網路排隊的結果也未必如願。

台灣的醫療作業程序中,目前較多採取「半網路模式」的,主要是「繳費」的部分,目前最常見的,就是自動繳費機。而其他的醫療流程部分,因為病人幾乎都需要接觸到醫療人員,所以實體的排隊仍然無法避免。

排隊可排多久 存在雙重標準

雖然排隊與等候在醫院可說完全是常態,但如今人權高漲,若讓病人等太久,也常會引發抱怨。不過,若說病人也可算是「消費者」,則我們就會發現,排隊規律其實是有雙重標準的。

每當有某店販售某種麵包、蛋糕、電子產品或電信綁約優惠服務等,就可能會見到徹夜排隊,綿延數公里的長龍,也沒聽說過誰不滿的,但一樣的狀況若發生在醫院,就會紛爭四起。

民生事務,大體藉由排隊都可順利執行。但有些特殊情形,例如政治,排隊紀律就常遭到破壞,爭權奪利有點像是動物搶食獵物的情形一樣,讓人不忍卒睹。

而如果「排隊」是美德,則「插隊」當然就是罪過了。但並非所有情形都是如此,大眾運輸工具,有博愛座。醫院急診,就醫有檢傷分級,嚴重的必須優先處理,無法早到的一定先看。

非急診的門診,原則上是依照掛號順序看診。不過,疾病變化有時很難完全掌握,因病情輕重關係,或因年紀甚高耐不了久候,必須難免有需先為後面號碼看診的情形,醫師在程序上如此權宜處理,並不算是違反公平原則。

然而,要求「插隊」,也常有非「病情」的因素,例如趕著去上班、趕著接小孩下課或家裡有老人家,得趕回去照顧等等。

何原因可插隊 醫院自我平衡

急診與門診以外,還有特別檢查、預定住院與住院病房等級的安排,也都需要排隊。這類的排隊也一樣有插隊情形,大體上也主要是病情關係,但也不免有「非病情」因素。  

公平而言,台灣醫療服務耗在排隊上的等候時間,已經比許多其他國家好很多了,但仍然無法盡如人意。

一家理想的醫院,占床率應該大約八成五,也就是當有人需住院時,立即就有床可收,但事實並非如此,也幾乎不可能改善,所以包括醫院中的醫療與非醫療人員,幾乎或多或少都會面對「排隊與插隊」的挑戰。挑戰無論源於病情或不是,如何在紀律規範與人情世故之間自我調適與取得平衡,這就是考驗了。

博愛座 網路 醫師

延伸閱讀

「吉伊卡哇」上海快閃店10小時賣1142萬元 還有人凌晨帶被子來排隊

影/居民提早返鄉掃墓碰上濃霧 金門多航班取消及延遲

大港開唱加強安檢全因「她」現身 排隊女神龍爆民怨:演完還在排

姓曾的手藝都很好?餡餅人的私藏清單揭密!排隊美食「曾記餡餅」50元有找 內行人都知道要預訂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他轟疫苗受害救濟審1案僅80秒 薛瑞元:會前有預審機制

53歲的盧太太在接種第三劑疫苗隔天猝逝,律師指出,衛福部僅憑解剖報告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幹出血性中風」,便將所有傷害歸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