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員林有應媽祠3年3次車禍影音曝光 貨車司機衝撞1死2傷

不再堅持只吃肉!為何全肉食醫師和生酮飲食教父皆開始吃碳水化合物? 

台日幼教理念差異大日本這觀念讓 1師顧30童沒問題

今年首月128萬人出境 赴日49.4萬人超車疫前、赴陸居次

觀光署公布今年首月旅客出入境資料,出境高達122萬2731人次,已達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9成4。本報資料照片
觀光署公布今年首月旅客出入境資料,出境高達122萬2731人次,已達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9成4。本報資料照片

疫後民眾瘋出國,交通部觀光署今年訂定1200萬人次國際觀光客來台目標,觀光署公布今年首月旅客出入境資料,出境高達128萬1751人次,已達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9成8,其中前往日本旅客高達49萬4657人次,已超越疫情前同期39.6萬人次;入境總計58萬9961人次,為疫情前同期的6成8,以韓國11萬3192人次居冠。

觀光署統計,今年1月出境為入境2.17倍,總計128萬1751人次出境,其中以前往日本49萬4657人次居冠,其次為赴中國大陸18萬4626人次,緊接依序為香港9萬2903人次、韓國9萬2806人次、越南8萬8788人次、泰國8萬5805人次、美國4萬9440人次、新加坡3萬6607人次。

今年1月則有58萬9961人次來台,以韓國旅客11萬3192人次居冠,其次為日本旅客9萬5693人次,緊接依序為香港8萬1020人次、美國4萬2513人次、菲律賓3萬8750人次、新加坡3萬2935人次、泰國3萬2365人次、中國大陸3萬0736人次。

若與去年1月疫後復甦僅3個月相比,去年1月出境人次有64萬1311人次,其中以前往日本26萬6999人次居冠,其次為泰國5萬6952人次,緊接依序為越南5萬4241人次、韓國5萬2188人次。今年1月不僅前往日本人次近翻倍,前往大陸、香港旅客也超越泰、越、韓。

去年1月總計22萬4604人次來台,其中以韓國3萬6536人次居冠,其次為日本2萬7606人次,緊接依序為美國2萬6720人次、馬來西亞2萬0172人次。今年1月除了來台日本旅客增加近3倍,來台香港旅客也回到第2名。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疫情前來台旅客最多依序為大陸、日本、港澳、韓國;我國旅客出境最多則依序為日本、大陸、港澳、韓國,去年1月因國境剛解封,民眾報復性出遊,導致出入境來源國分布有所變動,今年1月已逐步回到疫情前分布,其中,來台旅客恢復率最高為東南亞103%、韓國96%、美國93%。

黃正聰也說,受限兩岸觀光開放有限,今年1月與疫情前相比僅剩大陸落差比較大,陸客來台恢復率僅12.9%,我國旅客赴陸則有自由行及地下團支撐,恢復率69%。

他指出,今年觀光署訂定1200萬人次,平均每月要有100萬人次,今年1月僅50多萬人次,若要達標會非常拚。東南亞旅客佔來台旅客35%,隨著這些國家經濟逐步成長,值得投資吸引這些客群來台,可考慮放寬越南、印尼等簽證,讓他們來台更便利。另外,每年來台轉機旅客有500萬人次,若能吸引1、200萬人次入境,也會很有幫助。

日本 疫情

延伸閱讀

日本紅麴食品死者再增2人 小林製藥明開記者會說明

日本小林製藥含紅麴保健食品出問題 桃衛生局追代工廠

日本面對人口老化煩惱 有企業改為主力生產成人紙尿片

泰國蒙族頭目率團「假觀光真運毒」 台北關、航警破獲上億海洛英

相關新聞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蘇丹紅風暴又起 170公斤成品流通全台10縣市

蘇丹紅食安風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北市優奇公司送檢自家黑胡椒粉產品,檢出蘇丹3號、4號,已進一步送食藥署檢驗,新北市衛生...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半年 分級醫療進步小

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施行半年成果,健保增加廿一點四五億元收益,民眾門診就醫費用平均增加二百元、急診增加八十二元;疫後醫...

中南部持續豪雨轟炸慎防冰雹!未來1周全台有雨 僅這天有空檔

受鋒面影響,今天各地天氣仍較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說,今天中南部地區除了局部短暫雨,還有大範圍大雨及局部豪...

刪爭議 政院拍板再生醫療雙法

行政院會昨通過爭議多時的「再生醫療雙法」,將原本最大爭議的「初步療效」刪除,要求所有再生技術都得進行人體試驗,但危及生命...

衛福部訪視指引出爐 3類全日托、2類高危保母加強訪視

日前1歲待出養童剴剴疑遭兒福聯盟媒合的全日托保母虐死案,托育安全引發國人重視。衛福部於剴剴案檢討會後,提出將修訂居家托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