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白嘉莉來台4年以飯店為家 遇地震「瓷磚全崩落」曝驚險一瞬間

雨區擴大...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 3縣市發布大雨特報

JR京都站一度封鎖!傳列車出現「不明爆裂物」 警出動防爆小組

高齡商機不只長照 學者:從中年就要規劃

陽明交大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陳亮恭下午出席陽明交大與英國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NationalInnovation Centre Ageing, NICA)達成合作協議並簽署備忘錄記者會。記者蘇健忠/攝影
陽明交大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陳亮恭下午出席陽明交大與英國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NationalInnovation Centre Ageing, NICA)達成合作協議並簽署備忘錄記者會。記者蘇健忠/攝影

「從中年開始想像高齡生活,盤點出想做的事情或需求,就是高齡產業的新商機!」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陳亮恭指出,現在高齡產業仍是以「福利照顧」為主,但其實從中年開始整體規劃,反而能創造新的經濟動能。他舉例說,英國曾就高齡者需求盤點出二十項商機,發現有十項不存在於現存產業,成為全新的商機。

從中年就規劃

陳亮恭說,高齡產業必須要從前端去多做一些事情,英國也是發現這個問題,因為英國十幾年前就是福利國家,在醫療上都投了很多經費,但近期發現從生命前端改變,好像才更重要。

「從年輕人或是中年人,去想像八、九十歲或百歲時,想要過什麼生活,然後去盤點達成這些目標需要做的事情,」陳亮恭說,不僅是服務需求,更是商機,因為跟長照與福利政策不同,改善民眾生活品質能提高社會經濟動能,也比較不會面對到稅收不足以支應福利政策的狀況。

客製化成商機

陳亮恭指出,英國VOICE組織也曾經詢問過成員:「你覺得老了之後,需要什麼生活條件?」並盤點出20項相關產業,但其中10項產業在目前市面上,找不到對應的廠商。

他表示,這其實就要從食衣住行育樂與陪伴等面向來思考,像是旅遊,大多數人都想到遊覽車的套裝行程,但卻缺乏針對長者的客製化行程。陳亮恭舉例說,過去就有旅行社針對需要兩、三天就洗一次腎的患者,來規劃旅行團,未來這種客製化的服務應該要更加普及。

優先收集長者建議

陳亮恭說,在人口高齡化的過程當中,各種需求應該逐漸轉變為系統性的發展,因為過去談論到高齡政策,很容易就想到醫療與長照,但現在更需要結合生醫與科技,從根本去解決未來的問題。

他認為,這種規劃是很新的做法,也可以帶來更多機會,那未來可能做的事情包括:一,以前很多企業界在開發高齡產品時,就是年輕的工程師自己開發,其實沒有對象去諮詢,所以需要收集更多年長者的需求和經驗。

二、媒合企業,當有企業想去發展相關的議題的時候,在直接串聯這些使用者的觀點。

三、與國際平台合作做全球推廣,如產品要申請美國FDA字號,可能需要國際報告,此時與陽交大合作的英國組織NICA就可以接受相關委託。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長照 陳亮恭 高齡化

延伸閱讀

影/陽明交大與英NICA合作研究長壽領域 因應超高齡社會挑戰

《藍委交通建設提案分析2-2》高鐵加碼拚環島 恐擱置快鐵計畫

英國三成人愛賭博 AI讓民眾更上癮

別誤會大魚大肉了...小心越養生「肌少症」風險越大!陳亮恭教你:怎麼吃、怎麼動才能留住肌肉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