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沈建宏「雙手合十」回應前女友道歉文 坦言「結婚了也是離婚收場」

病毒大亂鬥!兒醫示警5疾病流行 籲家長速做一事「免得日後搶」

高醫接恐嚇信「要放危險物品」!院方報警處理

《藍委交通建設提案分析2-1》國道六號要東延 成本與難度是挑戰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

國道六號東延近日在立法院一讀通過,但交通部擔心,工程要耗費國庫8千億,施工期亦長達38年!立法院近日一讀通過《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希望能將國道六號從埔里東延到花蓮,但交通部指出,由於需通過中央山脈,地質條件困難,且橋墩恐高達1百米,工程難度非常高。前交通部高層官員受訪時則直言,國道東延根本是有政治目的的假議題。

傅邀朝野改善交通

國民黨全黨立委近日聯署《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連立法院正副院長韓國瑜

與江啟臣也破例出面聯署,希望能將國道六號從埔里延伸到花蓮,未來若通車,花蓮到台中車程只需2到3小時。傅崐萁在法案通過時還發新聞稿指出,阿爾卑斯山57公里隧道都能打通(國道六號東移隧道共50公里,最長為17.4公里),現在工程技術一日千里,台灣建設不能等,急須迎頭趕上。

傅崐萁也說,蔡英文總統於2015年時曾承諾解決東部交通不便的問題,並說:「交通問題是東部發展的瓶頸」、2016年又說:「持續改進東部交通,讓台灣其他地方的人能夠經常想到東部,讓回家的路,更完善、更安全。」

他指出,過去中山高速公路被說是錢坑法案,現在已回收成本且收益超過3條高速高路,因此希望朝野一心,儘速縮短東西部差距,完成一日生活圈的交通平權建設。

工程難度太高

前交通部高層官員受訪時卻直言,交通部過去曾評估過東移工程,但可行性都非常低,此次藍營的提案應該只是為了安撫選民,若真要興建,政府還要編預算、寫研究計畫,加上工程期,沒有20年蓋不出來,當初雪隧就蓋了至少15年,更不用說國道東延了。另有不具名的運安會委員直言,東延最嚴苛的挑戰就是溫度破百的地熱環境,幾乎不可能施工,除非改線、重新研議。

交通部長王國材則指出,交通部有初步評估國道六號東延的經費,穿越中央山脈要8000億,工程上面包括相關地質、地熱、生態區等等都要處理,耗時將非常久。高公局規劃組科長王希光也說,光施工工期就要22年,前面如果說包括調查環評,整個期程要將近38年。

高公局表示,初擬路廊全長約90公里,其中50公里為隧道,這將是長度接近世界第3長的公路隧道。且路廊範圍內有3處大型崩坍地,地質上尚存地熱、斷層、岩爆、湧水等不確定因素,若要興建,橋墩高度恐超過1百米,工程技術困難度極高,加上路廊通過數個野生動物保護區,恐衝擊當地生態。

提案者也要有準備

前立委羅淑蕾受訪時認為,提案人爭取地方建設並無不可,但也要看可不可行?她坦言,立委不單純只要求行政部門,自己也要提出可行方案,通過的機會才比較高。至於院長、副院長應該保持中立,如此參與連署不太好,萬一藍綠僵持,院長、副院長如何協調?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交通部長 國道 花蓮

延伸閱讀

花蓮觀光資訊網底圖為泰國清邁 縣府尷尬:加強管理

被誣指勾結黑道!網軍公司3人遭訴 藍委邱若華盼還公道

花蓮觀光網首頁竟放泰國照 觀光處:廠商誤植 已改放金針花海

環團質疑中火煤倉延宕8年 台電預計年底前營運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