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薪水知多少3/健保、工時、缺人才 醫療品質崩壞中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師飽受染疫威脅,今年又受疫後「免疫負債」影響,民眾就醫增加,健保點值稀釋,整體醫療環境惡化,在住院醫師招募上,選擇皮膚科、眼科、泌尿科或醫美等領域者眾,不願進入內、外、婦、兒等科別服務。醫界人士表示,醫師人才流失,恐造成醫療品質下降,不利於國人健康。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約十多年前,國內曾有內、外、婦、兒、急診住院醫師招募不順的「五大皆空」,隨衛福部提出相關獎勵措施,近年來人力缺額漸有補齊,但隨著醫療自費市場發展,住院醫師多選擇不需照顧住院病人、醫糾風險低,待遇還不錯,又能兼顧生活品質的科別,皮膚科、骨科、眼科、泌尿科等競爭激烈。
醫院協會副理事長朱益宏也指出,醫療環境逐年惡化,不僅護理師流失,加上急、重、難、罕醫療誘因不足,各醫院招募住院醫師在內、外、婦、兒等科別確實遇到困難,而社會風氣功利化,也讓醫學系畢業生選擇皮膚科、眼科等,這樣的問題在10、20年前就已開始,今年再度出現。
洪子仁說,醫院主要照顧急、重、難、罕病人,即便住院醫師選擇皮膚科、眼科等,這些科別也有基層診所提供服務,而非醫院主要發展科別,對醫院運作影響不大。但近年發現,兒科、外科醫師逐漸減少,兒科受少子化、醫療服務健保給付低影響,外科則是手術風險高、工作勞累等,影響新血投入意願。
洪子仁建議,衛福部應加速建置兒童醫療網,提高健保給付,補助兒科、外科醫師薪資,吸引住院醫師加入。但長期來說,政府須增加整體醫療投資,投資不足,健保點值偏低,影響醫院、醫師收入,恐造成醫學生不願投入,醫院更新設備速度減緩,連帶影響醫療品質、國人健康指標,成為未來隱憂。
朱益宏指出,若醫師走向診所等自費市場,長期下來,醫院人力不足,現在部分主治醫師須負擔夜間值班等工作,或須努力開發更多的自費項目,更分身乏術從事教學、研究,而可能影響醫療品質。整體醫療環境為基本工程,「如果基礎工程不好,上面蓋再多美侖美奐的房子,都是沒用的」,因此短期的給予加薪、補足點值都非長久之計,政府有責任更重視醫療投資。
利用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新生兒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或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後死亡率等各種健康指標進行跨國比較,洪子仁指出,上述這些指標,台灣在全球排名都在30多名,在亞洲主要競爭國家中,落後日本、韓國、新加坡。
1996年台灣民眾平均餘命74.95歲,韓國為74.15歲,當時台灣人比韓國人多活約1歲。但2000年後,台灣被韓國超越,2020年,國人平均餘命為81.32,韓國則為83.43,已落後2歲;癌症治療方面,台灣癌症5年存活率為14.3%,日本是30.1%、韓國則為18.5%,若不再增加投資,未來差距會愈來愈大。
洪子仁分析,世界各國經常性醫療支出中位數為12%,最高是美國16%,台灣約為6.1%,與墨西哥相近,高於土耳其,在健康投資是偏少的。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5年提出,「醫療應是投資、而非支出」,呼籲各國政府增加健康投資,以延長國人平均餘命、提升健康指標及醫療品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