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訪陸最後一站!傅崐萁等立委參觀北京車展 大陸民眾瘋問「他是誰?」

懷孕坐飛機安全嗎?醫:無論飛機、陸地都可能早產 曝「差別最大關鍵」

【編輯:武美齡】

孕媽咪出國旅遊多注意,近日傳出有孕婦在機上緊急分娩的案例,讓許多網友好奇懷孕搭飛機會有早產風險嗎?婦產科醫師表示:在飛機上會早產,在陸地上也會早產,差別只在「這關鍵」。

懷孕搭機有早產風險嗎?醫師這樣看

孕媽咪打算出國旅行時,常會有「懷孕坐飛機是否安全」的疑慮,蘇怡寧婦產科醫師曾多次在臉書個人網站解說相關知識,他提到飛機高空上的游離輻射、氣壓不是主要問題,唯一有關風險的因素是「懷孕週數」,並強調「週數越大風險一定越高」。

蘇怡寧醫師進一步表示,「懷孕週數越大風險越高」的風險並非來自飛機,因為不論在航班上或陸地上,都一定有風險。「在飛機上會早產,在陸地上也會早產;在飛機上會出血,在陸地上也會出血,差別只在於,飛機上沒有救護車可以立刻載你去醫院」。

孕媽咪若有兩狀況 搭機應注意

由於產婦和新生兒在班機上若有緊急醫療需求,恐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協助,衛福部提醒若有以下狀況的孕媽咪應避免搭機。

1. 有中重度以上地中海型貧血、缺鐵性貧血或鐮狀細胞貧血的孕婦,胎兒可能發生嚴重缺氧,甚至導致死產、流產,或較容易發生血尿及腎小管血栓症狀,醫師建議絕對禁止於妊娠中期之後搭機。

2. 懷孕早期有異常出血或下腹悶痛等流產症狀,過度勞累或長途奔波及航程較長的旅行,可能造成胎兒流產及早產的危險,不建議長途飛機旅遊。

衛福部也提醒,孕媽咪旅行時要注意適時休息,且搭機時避免維持同一姿勢,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建議適時起身走一走;若有行李重物,最好由親友協助搬運。

懷孕幾週搭機要給醫療證明?幾週不能搭機?

各家航空規定略有不同,以亞洲航班來說,一般大多規定在懷孕28週後須提供醫療證明(適航證明),主要用以證明孕婦及胎兒的健康狀態適合乘坐客機。

●懷孕未滿28週:搭機無需提供醫療證明

●懷孕28~35週:需提供醫療證明

●懷孕第36週起(預產期4週內):不接受搭機

此外,某些國家對孕婦入境有特別規定,建議出發前先洽詢入境國之當地辦事處相關事宜。

各家航空醫療證明規定懶人包

長榮國泰星宇酷航新加坡航空

如上段所述,將懷孕28週訂為應提供醫療證明的基準點。

中華航空

●懷孕30週以下:搭機無需提供醫療證明

●懷孕30~35週:需提供醫療證明

●懷孕第36週起(預產期4週內):不接受搭機

樂桃日本航空全日空

●預產期在28天以內(預產期4週內):需提供醫療證明適航診斷證明書

●預產期在29天以上:不需提供適航診斷證明書

大韓航空

●懷孕32週以下:搭機無需提供醫療證明

●懷孕32~36週:需提供醫療證明

●懷孕第37週以上:不接受搭機

韓亞航空

●懷孕27週以內:需簽署免責聲明

●懷孕28~34週:需提供醫療證明

●懷孕第35週以上:不接受搭機

*如為懷雙胞胎之孕婦,搭機週數規範則有不同,詳見各航空公司官網說明。

【延伸閱讀】

生產痛!產台上媽媽們說過最瞎的話

童高鐵上尿濕座椅流滿地,父母留爛攤直接下車,網:太缺德!

懷孕 早產 風險

延伸閱讀

NASA飛機空品觀測實驗 可供訂定汙染管制策略科學資料

女子超崩潰!介紹好友給爸爸認識 兩人竟私下交往懷孕生子

孕婦飛機上臨盆產子 嬰兒終生免費搭機?長榮航空四字回應

影/NASA飛機在台灣南部繞行 外觀可見感測裝置

相關新聞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蘇丹紅風暴又起 170公斤成品流通全台10縣市

蘇丹紅食安風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北市優奇公司送檢自家黑胡椒粉產品,檢出蘇丹3號、4號,已進一步送食藥署檢驗,新北市衛生...

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半年 分級醫療進步小

健保署公布部分負擔新制施行半年成果,健保增加廿一點四五億元收益,民眾門診就醫費用平均增加二百元、急診增加八十二元;疫後醫...

中南部持續豪雨轟炸慎防冰雹!未來1周全台有雨 僅這天有空檔

受鋒面影響,今天各地天氣仍較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科長林秉煜說,今天中南部地區除了局部短暫雨,還有大範圍大雨及局部豪...

刪爭議 政院拍板再生醫療雙法

行政院會昨通過爭議多時的「再生醫療雙法」,將原本最大爭議的「初步療效」刪除,要求所有再生技術都得進行人體試驗,但危及生命...

衛福部訪視指引出爐 3類全日托、2類高危保母加強訪視

日前1歲待出養童剴剴疑遭兒福聯盟媒合的全日托保母虐死案,托育安全引發國人重視。衛福部於剴剴案檢討會後,提出將修訂居家托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