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LINE Keep免費儲存空間延後至這天終止服務!備份資料3招OK 可搭配「一人群組」使用

工讀生戲稱車禍死者「壓爛的腿肉末像肉燥飯」 高醫:已要求刪文

個申面試要當兩眼發光學生 跨界、自主學習力會加分

春節醫院急診常爆人潮 ICU醫曝五大原因:特別是在這時段

ICU醫師陳志金於臉書指出,春節期間,醫院急診時常壅塞,尤其年初二中午過後,「回娘家」又會有一波人潮的高峰。本報資料照片
ICU醫師陳志金於臉書指出,春節期間,醫院急診時常壅塞,尤其年初二中午過後,「回娘家」又會有一波人潮的高峰。本報資料照片

春節期間,醫院急診時常壅塞,ICU醫師陳志金於臉書指出,除夕在圍爐的時間,急診是相對平靜的,但是吃過晚餐以後,人潮就會湧現。除夕、初一,長輩們可能比較會避諱到醫院,而等到初二才願意去。另外,年初二中午過後,「回娘家」又會有一波人潮的高峰。

因此,急診擁塞的五大原因,包括:

1.診所和醫院門診停診

2.流感旺季,返鄉人潮和家人群聚、圍爐,容易互相傳染

3.天冷,心肌梗塞、腦中風氣喘等病況較多

4.大吃大喝,消化不良、腸胃炎、食物過敏、酒醉、痛風發作比較多

5.出遊人潮多,車禍、遊玩受傷也比較多

陳志金說,新年,住在遠方的子女回來了,因為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父母,發現父母有些「異狀」,或者是父母開始向子女們表示自己身體的不適,子女們就會不捨,心裡也可能會有一些許愧疚、覺得住在一起的兄弟姐妹怎麼都沒有好好照顧父母?就會帶父母去看醫生,偏偏這個時候,就只有急診可以看,所以就會一窩蜂的跑到急診去擠。

其實,有些長輩的不適,早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根本也沒有急迫到需要去看急診,真的不需要帶老人家去急診跟人家擠,一家人耗在急診,平白浪費了歡聚的時刻。

陳志金建議,可以有幾個做法:

1.回家的時候,多帶一些補品、保健食品、止痛貼布。可以先電話詢問父母有什麼不適或需要。

2.能力許可的話,紅包可以再包大包一點

3.陪陪父母聊天、抱抱他們,不要只顧著和兄弟姐妹聊天或者打麻將

4.年後陪長輩到他們常去的診所看

5. 如果要安排就診,可以協助長輩們上網預約相關科別,在年後的門診,讓長輩們不必到醫院現場去排隊等掛號。因為這些「老毛病」如果去看急診,大部分也只是臨時的處理,最後還是得預約回到各專科門診追蹤治療

陳志金提醒,說真的,一年當中,好不容易回家,就好好的陪父母,如果不是緊急的醫療問題,如胸痛、喘、昏睡、中風症狀等,不要把時間耗在急診「等待看診」,而且,在人擠人的地方,老人家的感染風險也比較高。

希望大家一起配合,一起把急診留給真正有緊急需要的病人。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春節 氣喘 腦中風 醫師

延伸閱讀

過年不發胖!做好4件事 聚餐可大吃、親戚驚訝變年輕

春節放煙火闖禍又一樁 爆竹引燃家具釀民宅火災

她流感肺炎住院驗出黴漿菌竟「大白肺」 蘇一峰:免疫天擇開始了

名醫「安太座」1讚換10元!一天就破萬讚 他驚呆:速度很嚇人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他轟疫苗受害救濟審1案僅80秒 薛瑞元:會前有預審機制

53歲的盧太太在接種第三劑疫苗隔天猝逝,律師指出,衛福部僅憑解剖報告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幹出血性中風」,便將所有傷害歸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