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大谷翔平本季首度未先發 教頭曝可能代打上陣

日圓最甜價有機會重現?亞幣競貶大戰如今一觸即發

像電影!高雄出現「風暴前導雲」 網友呼超神:立馬滂沱大雨

流感降、新冠升 台大醫:過年流鼻水「先快篩戳鼻孔」

初一走春、初二回娘家,疫情解封後,第一個農曆春節,節慶促成各類群聚活動,恐讓春節後疫情再創新高峰。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近期流感疫情明顯趨緩,但新冠疫情卻節節升高。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昨天有一對六旬夫妻到診所看診,只說「最近累累的」,沒有特殊的症狀,一快篩果然是新冠肺炎。黃立民建議,春節期間如果有全身痠痛、流鼻水、咳嗽等症狀,應立即快篩確認。

根據疾管署監測,國內新冠病毒株以JN.1最多,黃立民表示,農曆春節是家戶團圓的日子,也會助長新冠的傳播效力,特別是JN.1的免疫逃脫能力更勝過往的變異株,可以預期農曆春節之後,新冠患者恐以「倍數」成長。

黃立民表示,新冠患者大幅增加,但官方監測並沒有如預期的多,主因是國人「根本不想篩檢」,目前新冠肺炎的治療多採取症狀治療,如流鼻水就給予緩解鼻水的藥物,或是發燒給予退燒藥等,僅有高風險族群才會給予抗病毒藥物。

黃立民提醒,JN.1症狀通常不嚴重,大多是咳嗽、流鼻涕等,但JN.1與流感的其中一項症狀一致,即為「全身痠痛」,有部分患者會伴隨腹瀉,面對這些症狀,許多人選擇忽視,或是等待身體自癒,但年節時經常會與家中長輩接觸,恐因為症狀過於輕微,反而傳染給家中長輩,增加長輩們的死亡風險。

黃立民建議,當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最好先在家裡持快篩試劑篩檢,一來能得知自己是否是新冠患者,若是兩條線,應與人保持距離,戴上口罩;第二,若是確診,近期不建議打疫苗,待罹病後3個月後才注射。

林應然表示,近期有許多長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染疫,且並沒有高度警覺要先快篩,等到症狀愈來愈嚴重時,就醫已是重症,新冠染疫若能在早期介入用藥,能大幅降低對健康的威脅。

不過農曆春節期間,各縣市診所幾乎都沒有開診,僅有急診室開設,林應然表示,快篩後確診,如果症狀相當輕微,可以先使用常備用藥,如退燒、咳嗽、止鼻涕的藥物,等待春節後再至醫療院所診斷;若已經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咳到睡不著,應立即至急診室就醫。

新冠疫情估計在農曆年後將創新高,醫師建議近期若出現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應先快篩,與家人團聚時,建議戴上口罩,避免傳染。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估計在農曆年後將創新高,醫師建議近期若出現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應先快篩,與家人團聚時,建議戴上口罩,避免傳染。本報資料照片

快篩試劑 春節 黃立民

延伸閱讀

春節後疫情爆高峰!醫:沒得病的都覺得現在沒事 Novavax、莫德納有何差別?

流感疫情持續8個月「非常不尋常」!疫苗一定要打,尤其是新冠肺炎,台大醫解釋原因

新冠流感齊發! 台大醫揭「免疫竊盜」 1現象不尋常

小朋友被口罩悶死「相當罕見」 黃立民:防疫以保持距離為主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保障健保點值 薛瑞元喊「尷尬」估今年就得思考漲保費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今審查「全民健康保險法第六十二條條文修正草案」,討論將健保現有總額制度,變成論量記酬、目標制...

五一遊行勞團怒吼 提5大訴求

近四千名勞工在五一勞動節走上街頭,對將就職的賴政府喊話,提出薪資提升要落實、工作權利要保障、集勞關係要升級、退休權益要安...

還在努力回憶嗎?出生至今出國次數總查詢 3步驟解答

頻繁出國的民眾再也不用傷透腦筋回想出國日期,可以直接透過My Data上網下載自己的入出國日期證明書,但不包含個人出境的國家名稱。

醫院財報 林口長庚最賺 土城醫院最虧

衛福部健保署昨公布一一一年醫療院所財務報告,林口長庚醫院連七年蟬聯整體結餘最高的醫院,金額達九十三點九三億元,但主要盈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