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創意私房轉移陣地?傳Telegram也淪陷 衛福部曝一條件「不惜全台停用」

翁腹主動脈瘤破裂 失血1.5萬毫升 長庚馬拉松手術救回

78歲的徐姓老翁去年因腹主動脈瘤破裂,經歷生死關頭,但在長庚團隊的努力下,將老翁從手術中3次瀕死的狀態中救回。記者陳雨鑫/攝影
78歲的徐姓老翁去年因腹主動脈瘤破裂,經歷生死關頭,但在長庚團隊的努力下,將老翁從手術中3次瀕死的狀態中救回。記者陳雨鑫/攝影

78歲的徐姓老翁,去年9月在一場聚會中突然休克,經診斷為「腹主動脈瘤破裂」,老翁體內大量出血,腹部快速腫大,腫脹程度比懷孕婦女還大,長庚醫療團隊認為需要「緊急開刀」,手術過程中因大量出血,瀕臨死亡3次,醫療團隊合力救治,最後幫助徐先生成功存活,後續努力復健,去年底順利出院。徐先生的兒子今淚謝醫療團隊「謝謝長庚讓我有機會可以再叫一聲『爸』」。

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應陞表示,腹主動脈瘤破裂出血快速,徐翁當時從外院轉到林口長庚時,腹部嚴重腫脹,團隊先在腹主動脈置放支架,把破裂處堵住,在清除滯留在腹腔內的血液,幫助腹腔減壓,避免其他器官因腹壓過高而壞死。

李應陞說,由於徐翁失血過多,前後失血超過1.5萬毫升,「這是我從醫以來看過最誇張的失血案例」,手術時,血流滿地板,幾乎量不到血壓,手術過程中,3度通知徐翁家屬「病危通知」,手術至少花了9個小時,最後才順利救回徐翁。

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葉集孝表示,腹主動脈瘤就像身體內的隱形殺手,老菸槍、高血壓、高血脂、男性、年齡大於65歲、心血管疾病等都屬於高風險族群。腹主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或是以輕微腹痛、背痛、腰痛等表現,若動脈瘤逐漸增大,破裂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一旦發生破裂,若無及時搶救,死亡率極高。

李應陞表示,腹主動脈瘤若5公分以下,僅需要定期回診檢查,5公分以上約有1%至10%機率破裂,6到7公分以上則有約10%到30%機率破裂。即使現在醫療手術可以緊急放置支架,幫忙腹腔減壓,但死亡率仍高,約達50%到60%。

葉集孝建議,如果是腹主動脈瘤高危險族群,建議應定期做腹部理學檢查和腹部超音波,可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才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

徐姓老翁失血達1.5萬毫升,醫療團隊緊急進行開腹手術,在腹主動脈放置支架,並協助止血。開腹手術後的傷口後利用其它部位的皮膚填補恢復。圖/長庚醫院提供
徐姓老翁失血達1.5萬毫升,醫療團隊緊急進行開腹手術,在腹主動脈放置支架,並協助止血。開腹手術後的傷口後利用其它部位的皮膚填補恢復。圖/長庚醫院提供

團隊 手術 長庚

延伸閱讀

台版柬埔寨案馬拉松審4天...台中國民法官今天下午宣判

7旬翁腹主動脈瘤破裂 出血1.5萬毫升3度瀕死救回

婦人舒眠割痔瘡打麻醉卻猝死 美女醫術前沒做這些檢查要賠259萬

獨/新北消防特搜機動手術小組成立! 現場「即刻救援」緩衝崩潰城市醫療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