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張韶涵腸胃炎登台被傳「拉褲子裡異味飄觀眾席」 公司痛心發聲

高雄1家4人駕車外出離奇撞電桿!父傷重不治 身後留3名年幼子女

諮商布建2/認知衰退恐是憂鬱徵兆 長者六力糾高齡憂鬱

長者憂鬱症起先只是心理混合輕微生理症狀,若沒有得到妥善治療,連帶生理症狀也會更加真實,認知功能也會衰退。長者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長者憂鬱症起先只是心理混合輕微生理症狀,若沒有得到妥善治療,連帶生理症狀也會更加真實,認知功能也會衰退。長者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這邊痛、那邊痛,復健科、心臟科等到處求診,又是胃口不好、身型消瘦,整個人都沒有活力,檢查結果卻沒有問題,經過治療疼痛等也沒有改善」,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袁瑋說,這些是長者憂鬱症常見的症狀。

袁瑋表示,長者憂鬱症起先只是心理混合輕微生理症狀,若是沒有特別留心,因為不舒服就減少跟人互動,連帶肌肉衰退,若沒有特別訓練、營養注意,肌少症更會加劇。若是憂鬱症沒有得到妥善治療,連帶生理症狀也會更加真實,認知功能也會衰退,甚至類似失智症一般。

袁瑋說,生理上影響的認知功能退化,除非是中風等外傷發生,不然通常是漸進發生;若是突然退化劇烈可能就是就是情緒造成的,例如原本會做菜突然不會了,不理人等。如果憂鬱症狀好轉,認知功能可以回復。

袁瑋分享,曾經遇過一名長者會跟兒子一起務農,也會自行料理,當時只是輕度憂鬱,特別在採收農忙時憂鬱症狀就變得輕微;但後來白髮人送黑髮人,該父親因為喪子之痛,生理功能大為退化,不會做菜也不想種菜了,甚至路都沒有辦法走。

袁瑋說,長輩治療難度高,一是對藥物反應較不好,二是在身心理支持上比年輕人更不容易。一般民眾可以有生活支持,例如透過網路維繫與外界的聯繫,也可以認識朋友,但是長者生理上疾病較多,受限身體健康,甚至朋友過世,交友圈越來越小,也可能面對老伴過世心情不好等狀況。

另外,70至90歲長輩對於「心理健康」的理解較為薄弱,袁瑋說,有的長者不能接受被說「憂鬱症」,在治療上通常都是用「非語言」,例如,視覺、觸覺、藝術等方式進行,也會透過專業引導、團體互動等提供支持。

衛福部心健司與社家署合作,在社區照顧據點透過「長者量六力」(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做為初步憂鬱症篩檢工具。

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表示,長者會到社區據點活動參與,有時候是參與課程或是長者交誼,據點人員會協助長者失策。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去年合作篩檢36萬人次,篩檢出高風險並轉介給醫療院所的長者高達4000人。

現行在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有提供心理支持服務,服務對象不限制資格。陳亮妤表示,有在研擬長者諮商方案相關方案,但仍在討論定調方向。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憂鬱症 衛福部 長輩

延伸閱讀

影/他專偷消防送水口接頭 淡水15處社區遭竊70個

基隆豪宅城上城社區前紅線 整排車違停阻車流險象環生

老年消化疾患易感孤獨 長輩圖增互動成解憂神器

基隆新豐街行人通行難 居民膽顫心驚將改善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他轟疫苗受害救濟審1案僅80秒 薛瑞元:會前有預審機制

53歲的盧太太在接種第三劑疫苗隔天猝逝,律師指出,衛福部僅憑解剖報告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幹出血性中風」,便將所有傷害歸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