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又震!10:07台東外海規模5.1淺層地震…最大震度綠島、蘭嶼3級

柯文哲列被告!京華城、北市科容積案涉貪 北檢分他字案調查

iPhone鬧鐘不會響!蘋果承認出包搶修中 網氣:難怪我老是遲到

類流感疫情升溫 就診數創10年同期新高

兒童急診醫師表示,近期小兒急診室來診人次雖然不像去年9、10月爆量,但高燒病童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以腺病毒、流感居多。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兒童急診醫師表示,近期小兒急診室來診人次雖然不像去年9、10月爆量,但高燒病童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以腺病毒、流感居多。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類流感疫情處高原期,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十二萬七千人次,創下十年來同期新高,疾管署預估春節前一周將達到高峰,屆時單周就診人次恐達十五萬;上周另增四十二例流感併發重症、十一例死亡個案,最年輕案例為七歲女童,感染A型流感後出現罕見「急性壞死性腦病變」,發病五天後過世。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國內類流感疫情已進入流行期,近四周合約實驗室分離呼吸道病原體結果顯示,前三名為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此外,另有呼吸道融合病毒、新冠病毒於社區活動。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流感死亡個案狀況。記者李青縈/攝影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流感死亡個案狀況。記者李青縈/攝影
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十二萬七二二九人次,另增四十二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卅例未接種流感疫苗,以及十一人死亡,年齡介於未滿十歲至九十歲以上,其中八例未接種流感疫苗。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最年輕的死亡個案為北部七歲女童,也是今年最年輕死亡案例,過往沒有潛在病史,去年十月初接種本季流感疫苗。今年一月初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到診所就醫,快篩確認為A型流感,服用抗病毒藥物。

不過,女童返家後出現步態不穩、全身痙攣,以及發燒逾四十度,家長陪同至大型醫院急診就醫。電腦斷層檢查顯示為腦水腫,研判是流感併發腦炎,緊急收治加護病房,但病況持續惡化,進一步確認為罕見「急性壞死性腦病變」。

該女童住院期間血氧濃度降低,甚至無法自主呼吸,住院第四天過世。林詠青提醒,家長如發現孩子感染流感病毒後,出現發紺、缺氧或是抽搐、痙攣等神經學症狀,極可能為肺部或腦部併發症所致,應盡速就醫。

公費流感疫苗累積接種六四○多萬劑,兒童流感疫苗首打族(未滿九歲且初次接種流感疫苗)已有十四萬九千人,其中五萬九千人只打第一劑疫苗,尚未接種第二劑。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未打滿兩劑疫苗保護力恐不足,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僅剩十七萬餘劑,家長務必讓小朋友接種第二劑。

流感疫苗 疫情 類流感

延伸閱讀

新冠、流感迎高峰!苦無隔離機制憂全家中鏢?台中醫教撇步

兒童疫苗「首打族」 近6萬人沒接種第2劑 保護力大不足

新冠病死數創4個月新高 中部4旬婦發病到過世歷經6周

類流感就診人次創10年新高 女童染A流罕見腦病變死亡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保障健保點值 薛瑞元喊「尷尬」估今年就得思考漲保費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今審查「全民健康保險法第六十二條條文修正草案」,討論將健保現有總額制度,變成論量記酬、目標制...

五一遊行勞團怒吼 提5大訴求

近四千名勞工在五一勞動節走上街頭,對將就職的賴政府喊話,提出薪資提升要落實、工作權利要保障、集勞關係要升級、退休權益要安...

還在努力回憶嗎?出生至今出國次數總查詢 3步驟解答

頻繁出國的民眾再也不用傷透腦筋回想出國日期,可以直接透過My Data上網下載自己的入出國日期證明書,但不包含個人出境的國家名稱。

醫院財報 林口長庚最賺 土城醫院最虧

衛福部健保署昨公布一一一年醫療院所財務報告,林口長庚醫院連七年蟬聯整體結餘最高的醫院,金額達九十三點九三億元,但主要盈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