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獲1億捐款 副校長:肺纖維化特效藥將投入臨床試驗

台北醫學大學今舉辦「2024國際胸腔醫學研討會暨陳維添胸腔醫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圖/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台北醫學大學今舉辦「2024國際胸腔醫學研討會暨陳維添胸腔醫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圖/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台北醫學大學今舉辦「2024國際胸腔醫學研討會暨陳維添胸腔醫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北醫大副校長、胸腔內科醫師李岡遠表示,獲得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5年共計1億的捐款,能夠幫助北醫大在肺纖維化、氣喘領域研究中持續領先。

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表示,未來5年將捐款1億元,支持北醫胸腔醫學研究及培育人才,預計每年捐款2000萬元,作為胸腔轉譯醫學的研究基金,並以陳董事長父親之名,將北醫胸腔醫學研究中心命名為「陳維添胸腔醫學研究中心」,加速胸腔醫學研究的推動。

李岡遠表示,胸腔醫學領域一直是北醫大的重點研究主題,於2018年成立校級「胸腔醫學研究中心」,聚焦在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纖維化,發展以疾病為導向、臨床為基礎的轉譯醫學研究,近年也獲逾60件國科會、衛福部的大型政府研究計畫,發表近千篇的SCI論文,研究成果相當豐碩。

「肺纖維化研究北醫大已開發出特效藥物,動物試驗結果甚好。」李岡遠指出,目前北醫大研發治療肺纖維化的特效藥物,已逐步進入臨床試驗中,動物試驗中已取得非常不錯的成果,未來有機會投入臨床治療中,造福更多病患。

另一方面針對呼吸道疾病的研究,李岡遠說,針對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北醫大目前以「減少急性發作次數」作為研究目標,甚至可以預防COPD走入重症,再造期就能夠及早發現,從最根本處開始預防。

李岡遠表示,治療氣喘,已進入精準治療,部分嚴重氣喘患者無法透過吸入型藥劑控制病情,近年發展許多生物製劑、抗體藥物,但不同的患者需要的生物製劑並不相同,北醫大研發生物標記技術,並和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技術合作,幫助特定臨床表現型的病患,找到最適切的藥物,「氣喘治療將成為癌症治療一樣」,先行檢測病患體質,投入最佳藥物。

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說,北醫這近年延攬許多重量級的胸腔醫學專家,都是肺纖維化疾病研究的專家,肺部疾病最終將導致肺功能受損,造成肺纖維化,目前也都沒有好的治療藥物,因此,希望借此支持響應北醫胸腔醫學研究,造福更多民眾。

北醫大前校長林建煌指出,大家都知道研究很耗費資源投資,感謝陳進財善款挹注北醫,未來將加速研究發展,強化國際合作、研究深度,還要培養更多年輕學者,讓人才成為北醫永續發展的動力,更讓研究成果真正落實到臨床的應用,讓北醫的胸腔醫學團隊與國際接軌,發揮社會影響力。

北醫大 肺纖維化

延伸閱讀

北醫大研究10年數據 氣喘補充這營養可改善肺功能

「3種壞習慣」比熬夜更傷肝! 醫警告:最嚴重恐罹癌

行走的肺炎!「這細菌」易誘發氣喘,1類人須定期追蹤

28歲妙齡女子手痛呼吸喘 檢查發現胸腔有婦科大腫瘤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省半小時 國1接台74交流道 13日通車

國道一號大雅交流道周邊常塞車,高公局推動國一銜接台74線交流道工程,歷經14年即將完工,預計13日舉辦通車典禮。立委楊瓊...

把握好天氣!周三溫度驟降最低溫跌「1字頭」周五回暖

中央氣象署今表示,明天白天高溫約27至33度,南部局部地區有機會達到36度以上高溫,但周三、四受到東北季風增強影響,水氣...

花蓮近海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花蓮2級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6日17時49分發生芮氏規模4.0地震,地震深度26.4公里,即在花蓮縣政府南方 25.1 公里 ,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花蓮縣2級。

很有感!17:45花蓮有感地震 預估震度3級

今天17:45左右花蓮地區發生有感地震,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新竹、苗栗、臺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宜蘭、花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