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戰略高地遲早失守?烏軍少將曝5月成關鍵 談判媾和時間點恐落這時

發文諷死者腿壓爛「如肉燥飯」高醫工讀生遭停職 副院長出面道歉

孫兒們在哪? 余天心急如焚「社福介入還是沒下文」

老婦腰椎骨刺就醫 醫師意外發現臉部新痣竟是「癌變」

為恭醫院院長李文源查房,探視住院病患情形,圖中婦人非新聞所提個案。圖/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為恭醫院院長李文源查房,探視住院病患情形,圖中婦人非新聞所提個案。圖/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70多歲陳姓老婦下背疼痛經友人介紹至為恭紀念醫院就診,由院長神經外科醫師李文源開刀,術後恢復良好,門診追蹤時,老婦原本的下背痠痛和腳麻症狀已改善許多,但李文源卻發現老婦鼻子有顆黑痣,長相和一般黑痣不太一樣,建議她立刻切除,病理檢查發現這顆痣為「基底細胞癌」。老婦以為這只是顆新長出來的痣,不知竟是癌細胞,對醫師的細心十分感謝。

院方指出,陳姓老婦下背疼痛且延伸至右下肢的情況已多年,多次藥物治療仍未改善,月前到為恭紀念醫院神經外科門診,院長李文源隨即安排腰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第2、第3腰椎椎管狹窄,即刻安排入院接受腰椎減壓椎弓切除手術及脊椎間支撐物放置手術,術後出院返家休養。回診時,李文源發現老婦臉上的痣不太正常,基於醫師的敏銳度,認為可能潛藏癌症危機,建議立刻手術切除,並做病理分析,報告結果顯示確實是基底細胞癌。

李文源表示,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但較不易轉移,有70%到90%發生在臉部,還有陽光易照到的地方,如未及時發現,可能會導致局部神經破壞。大多發生在曝曬部位如臉部、手背及前臂,與長期紫外線傷害有關,在年紀大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地方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

他指出,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還好惡性度較低,幾乎不會轉移,大多以手術切除即可根治。但如不接受治療,癌細胞有可能深入皮膚深層,損害附近的皮膚,使治療變困難,增加皮膚癌復發機率。基底細胞癌由於生長緩慢,往往不痛不癢且沒症狀,因此常被人忽視,患者如果太晚就醫,腫瘤可能會長大,造成手術困難。

李文源表示,基底細胞癌主因是皮膚暴露在猛烈的紫外線下,雖然皮膚是需要透過吸收紫外線來製造維他命D促進骨骼成長,但長期曝曬下,紫外線有機會破壞皮膚細胞內部的DNA,導致癌變,提醒在烈日下要做好防護,避免紫外線直接對皮膚的傷害,也可減緩皮膚老化及降低紫外線帶來的致癌風險。

為恭紀念醫院院長李文源。圖/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為恭紀念醫院院長李文源。圖/為恭紀念醫院提供

癌細胞 紫外線 腫瘤

延伸閱讀

翻修治療高齡脊椎退化 雙通道脊椎內視鏡微創效果佳

台中女動完手術卵巢沒了…控醫師沒告知 求償55萬卻敗訴

遭割頸國三生裝葉克膜救不回! 醫曝原因:嘗試召喚奇蹟的做法

冏!小黃司機頻放屁臭薰乘客 原來是肚子裡藏了顆大肉瘤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宜蘭民宿「早餐不准剩、垃圾要分類」…他怨爛規矩一堆 網笑:是住老媽家?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上發文抱怨,「住民宿到底要不要做乖寶寶?」他表示,現在台灣民宿的價格不但愈來愈高,主人私訂的規矩、管控也愈來愈多。讓他不禁想問「非要給民宿主人管嗎?」意外掀論戰,網友直呼「是去住民宿還是住老媽家啊!」

他轟疫苗受害救濟審1案僅80秒 薛瑞元:會前有預審機制

53歲的盧太太在接種第三劑疫苗隔天猝逝,律師指出,衛福部僅憑解剖報告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幹出血性中風」,便將所有傷害歸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