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廣達員工停車場火燒車!BMW「燒成火球」延燒後面賓士變骨架

MLB/大谷連3場開砲11轟獨攀全壘打王 開轟版圖解鎖第27隊

「內捲」跟視頻都是大陸用語?網喊4字台灣用法 內行人揭密意思:非對岸詞句

2成學童認為上下學路不安全 靖娟: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

「交通安全小學堂隨堂考」調查發現,小學低年級學童有2成感到上下學的路不夠安全記者。本報資料照
「交通安全小學堂隨堂考」調查發現,小學低年級學童有2成感到上下學的路不夠安全記者。本報資料照

遠通電收攜手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uTagGo App與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共同推出「交通安全小學堂隨堂考」,廣邀近1萬8千名人填答,結果發現小學低年級學童有2成不熟悉行人號誌、2成感到上下學的路不夠安全,並直言「許多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校區旁人行道經常被占用。

靖娟基金會表示,台灣交通事故是18歲以下兒少的「頭號殺手」,光是2022年就有2萬6164名兒少在交通事故中受傷,較2021年上升了1603人。以相鄰的韓國為例,以法規落實道安教育近30年,交通安全事故死亡降幅達6成3;台灣的道安教育才剛起步,只針對兒童進行宣導仍顯不足。

遠通電收表示,「交通安全小學堂」於今年8月15至11月29日舉辦,回收問卷包括國小低年級組4476份、國小中高年級組7883份、大眾組5635份,合計1萬7994份。

問卷中發現,超過2成低年級學童不熟行人號誌,詢問學童對台灣交通安全的感受度,仍有約2成學童感到上下學的路不夠安全,即便交通新法上路,學童仍直言「許多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更提及校區旁人行道被占用等情況。

至於中高年級學子中,仍有超過2成中高年級學童未了解與大車保持安全距離的重要性,也有1成以上不曉得騎乘時需專心不要聊天的觀念。

大眾組問卷結果呈現,大人的道安知識盲點比學童更大,包含視野死角、大型車輛安全等問題,答錯率都高於學童。像是「視野死角」題目,中高年級學童答錯率僅9.3%,大眾組答錯率卻高達17.8%。

另外,「在路上騎自行車時,看到大型車在前方準備要右轉,可以怎麼做?」大眾組竟有48.3%民眾答錯,尤以26歲以上族群選答比例最高,答錯率遠高於學童組24.2%。實際上,由於自行車在未畫設慢車道的道路應靠右側路邊行駛,因此應「在大型車右後方並保持適當距離」。

此外,有15%民眾認為僅駕駛人須配戴安全帶;在家長對於學童的道安教育與日常落實中,也僅有56.8%民眾意識到馬路對面呼喊孩子是錯誤行為。

靖娟基金會呼籲,政府應盡速改善學校周遭的交通工程規畫,營造更加友善安全的通學環境,也持續建立加強交通安全教育的內涵,若台灣的交通環境普遍對行人不友善,對身為弱勢用路人的兒童會更加不利,應免讓孩童曝露於危險之中。

桃市府交通局未來將持續在學區設置「交通寧靜區」。圖/報系資料照
桃市府交通局未來將持續在學區設置「交通寧靜區」。圖/報系資料照

人行道 小學

延伸閱讀

康橋青山校區學童展現愛心:支援偏鄉醫療培育慈善精神

違規記點通盤檢討 王國材:將取消較不影響行車安全的項目

要社工做功德?綠不分區第一名林月琴 遭控未依約發年終

陽明交大攜手桃市設高中實驗班 校區落青埔盼114學年招生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台中腸病毒門診創新高!幼兒園嚴格管控家長快崩潰

疾管署公布,國內腸病毒處流行期,台中大肚區列腸病毒高風險區;台中上周就診2626人次創今年新高,短短二周增幅就達近千人。...

省半小時 國1接台74交流道 13日通車

國道一號大雅交流道周邊常塞車,高公局推動國一銜接台74線交流道工程,歷經14年即將完工,預計13日舉辦通車典禮。立委楊瓊...

把握好天氣!周三溫度驟降最低溫跌「1字頭」周五回暖

中央氣象署今表示,明天白天高溫約27至33度,南部局部地區有機會達到36度以上高溫,但周三、四受到東北季風增強影響,水氣...

花蓮近海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花蓮2級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6日17時49分發生芮氏規模4.0地震,地震深度26.4公里,即在花蓮縣政府南方 25.1 公里 ,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花蓮縣2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