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世界人權日 人權館推探索綠島白恐虛實整合平台

民眾將可藉由「天堂島嶼-探索綠島」體驗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線上導覽。圖/人權館提供
民眾將可藉由「天堂島嶼-探索綠島」體驗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線上導覽。圖/人權館提供

今天是世界人權日。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開發的「天堂島嶼-探索綠島」也正式上線。此一線上虛實整合平台是由人權館提供園區187處導覽點之解說文案及內容,由東管處委託專業技術團隊派員實地赴綠島園區拍攝取景,現場共實景掃描2372處,拍攝30處高解析度場景照片,以完整建構綠島園區之高解析圖像,讓線上訪客能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每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東管處合作開發虛實整合之「天堂島嶼-探索綠島」,讓訪客在線上瀏覽綠島的明媚風景外,也能透過實境影像徜徉在人權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深度了解綠島曾經發生過的白色恐怖人權侵害事件。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表示,人權館最重要的業務,是透過各種途徑與方法,推動人權教育及轉型正義、保存不義遺址,並向世人呈現不義遺址場域背後的故事。

國人每年有將近20至30萬人赴綠島旅遊,多數都會造訪綠島園區。人權館表示,但綠島交通不若本島方便,冬季船班減少、造訪不易。人權館與東管處合作的「天堂島嶼-探索綠島」系統的白色恐怖篇,透過虛實整合、實境場景之手法,在數位多媒體時代潮流下,讓訪客不論是否身處綠島,只要有數位資訊行動裝置如筆電、手機、平板甚至VR眼鏡,即能線上深入體驗綠島園區的人權場域、觀看各展區的常設展覽。

人權館表示,人權與白色恐怖歷史可以透過更柔性的方式策展,而此次的深度環景、虛實整合體驗,便是人權館嘗試的第一步;在數位多媒體時代下,讓訪客體驗歷史場景、進而心動前往實地探索,使更多人了解現今民主、人權價值的寶貴。

●「天堂島嶼-探索綠島」網址: https://www.eastcoast-nsa.gov.tw/zh-tw/explore-ecnsa/

紀念世界人權日,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開發的「天堂島嶼-探索綠島」也正式上線。圖/人權館提供
紀念世界人權日,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與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開發的「天堂島嶼-探索綠島」也正式上線。圖/人權館提供
「天堂島嶼-探索綠島」系統提供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187處導覽點的解說,圖為園區內新生訓導處克難房與醫務室遺址。圖/人權館提供
「天堂島嶼-探索綠島」系統提供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187處導覽點的解說,圖為園區內新生訓導處克難房與醫務室遺址。圖/人權館提供

國家人權博物館 白色恐怖 綠島

延伸閱讀

從抗日英雄郭廷亮36年冤獄案 看威權體制的人權迫害

潮州日式園區展逾60輛日系改裝車款 「JDM」4大天王齊聚吸睛

桃園客運園區區域排水建構新護岸 防水患有保障

世界人權日 政治受難者楊國宇:不要美化、淡忘歷史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台大研究發現 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

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居住地區空汙細懸浮微粒(PM二點五)平均濃度,若卅年來每立方公尺增加十微克,將提升罹患肺腺癌風...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