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施明德今晨火化 女兒抱骨灰回家:一家三人每天陪他

不敵勞動成本火熱、令人失望財報 美股早盤下跌

離開台灣金之後有三個新工作 沈榮津成為「三棲」當紅炸子雞

65億淨海如打水漂 金門首當其衝

金門東北角海岸曾出現數量驚人海漂垃圾、保麗龍積成河,看了怵目驚心。圖/金門縣環保局提供
金門東北角海岸曾出現數量驚人海漂垃圾、保麗龍積成河,看了怵目驚心。圖/金門縣環保局提供

台灣海邊垃圾清不勝清,離島金門更首當其衝,長年飽受海漂垃圾之苦,政府雖投入大筆預算清理海漂垃圾,但清了又堆滿,被批有如打水漂,效益不彰。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直言,減少海漂垃圾關鍵是源頭管理,以金門為例,目前兩岸關係緊繃、缺乏對話,一直無法協商環境管理的具體行動,未來兩岸應對話、行動,金門海廢難題才有解。

行政院2020年編列65億餘元推動「向海致敬」計畫,清理沿岸海漂垃圾,4年過去,海岸髒亂依舊。2019年環團調查,新北瑞芳海岸被列為全台髒亂海岸線第一名;今年3月公布複查結果,瑞芳海岸仍撕不掉最髒海岸線標籤,且以塑膠瓶罐等一次性廢棄物、漁業廢棄物數量最多。

記者實地直擊新北北海岸,消波塊周邊、沙灘處處可見垃圾,往北到基隆市外木山大武崙沙灘,保麗龍、飲料罐、塑膠碎片、漂流木相當殺風景,大雨或颱風過後更是滿目瘡痍。

金門海漂垃圾更是棘手,且無奇不有,包含供桌、神主牌、棺材、廢棄漁船、情趣用品都有,環保局統計,每年沿岸海漂垃圾達4、500噸,東北季風時期尤其嚴重,年處理費用高達1千萬。

金門白淨的海岸線是觀光賣點,曾有人在金門東北角船型堡附近空拍,目擊長約200公尺保麗龍河,縣府判斷是大陸福建及廈門沿岸箱網養殖使用的保麗龍,隨海流漂來,曾協商陸方落實汙染管制,但效果有限。

金門縣環保局科長黃杏玲說,大陸海漂垃圾千奇百怪,廢棄保麗龍所最為困擾,2020年有全球第一台移動式海廢保麗龍減容櫃,將海廢保麗龍處理後運到台灣,回收製成鍵盤與滑鼠產品,但處理成本偏高。去年引進全國第一套冷壓減容設施,提升海廢保麗龍處理量。她說,金門岸邊曾漂來300多個橘色大型浮筒,推測是對岸工程裝備損壞、脫落。

陳玉珍說,近期曾與環境部討論,盼將來自對岸的海漂垃圾送回,卻不見官方採取行動,兩岸缺乏對話,期盼未來能重啟交流,海漂垃處理才可望解套。

海保署副署長宋欣真說,海保署2020年起投資1.2億元執行向海致敬計畫,海漂垃圾由船隻打撈後攜回,也有潛海人員協助清除海底廢棄物,共清除7134.5公噸海漂、海底垃圾。

保麗龍 廢棄物 金門

延伸閱讀

相敬如冰?金門陳氏宗親祭祖場面隆重 陳福海、陳玉珍互動成焦點

蔡政府十大民怨統計出爐 監督砲火最猛全是藍委

金門立委藍白交鋒 陳玉珍、尚文凱雙姝對決

影/金門雙后大戰!尚文凱酸「做好做滿」 陳玉珍:有人選前才冒出來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出門小心!7縣市大雷雨來了 慎防劇烈降雨、雷擊及強陣風

大雷雨來了,中央氣象署下午14時59分針對雙北等7縣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新北市、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桃園...

今晚西半部轉雨 明起各地防劇烈天氣北台驟降10度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上午指出,明天起受鋒面影響,明後各地開始有局部大雨,尤其西半部要留意局部大雨,宜蘭及花蓮要留意短延...

水情吃緊?氣象署:今年梅雨量正常至偏少、氣溫偏暖

中央氣象署預測,今年春季(2至4月)平均溫度為1951年以來的第2暖,整體雨量值則偏少,僅約氣候值8成;接下來梅雨季(5...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醫生示警「重症高危險族群」小心3種常見症狀

最近是腸病毒的流行期,各醫院診所腸病毒患者明顯增多。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於臉書發文提醒常見症狀;此外,5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的重症高危險群,家長千萬要留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