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機電學士班40名額逾2千人報名 公立科大招高中生看俏

北市5年來營造業重大職災達69件 議員曝死亡率高達91%

北市違反職業安全案件中,營造業占75.8%最多。圖為台北市一處工地發生工安意外。報系資料照。記者林澔一/攝影
北市違反職業安全案件中,營造業占75.8%最多。圖為台北市一處工地發生工安意外。報系資料照。記者林澔一/攝影

台北巿自民國107年至112年9月底,發生9804件違反職業安全案件,其中營造業7439件占75.8%最多。議員汪志冰發現,發生工安事件,往往非死即傷殘,其中北市5年多來營造業已有69件重大職災案,死亡計有63人,罹災死亡率高達91%,質疑勞工的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不足。北市勞動局坦言,未實施安衛教育偏高的原因是工人流動率高。

台北巿今年10月,短短1個月內,發生2件工地勞工墜落死亡事件,據汪志冰統計,重大職安事件,107年起,台北巿共發生101件、死亡人數85人、傷者22人,罹災樣態以墜落計43件排名第一,其中營造業69件占重大職災68%,死亡人數、死亡率均高,名列各行業榜首,竟有22件沒對勞工安排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汪志冰說,營造業罹災死亡率達91%,甚至有知名的工程公司連續2年發生4起不幸死亡事件。為避免憾事發生,台北巿勞動局應針對高風險營造業,除了事前審查之外,應強制要求業者每年定期舉辦安全教育訓練核備,對屢犯業者祭出嚴查嚴罰,以維護工作者生命安全及權益,減少重大職災發生。

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32條、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第17及19條規定,營造業勞工須受6小時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每3年再接受3小時教育訓練,汪志冰也批評,部分業者視法律於無物,漠視勞工生命安全,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有的甚至脫產逃避賠償,對痛失至親的罹災家屬情何以堪。

北市勞動局長高寶華表示,勞工教育訓練非常重要,營造業常常生死一瞬間,發生職災第一名是墜落,第二是感電,針對預防墜落,業者會提供安全措施例如套環,但在高空作業移動時,常因強大,移動到隔壁時,只有一秒鍾沒有扣,就會掉下去,也有業者沒有提供安全措施,造成嚴重傷亡。

北市勞檢處長梁蒼淇指出,雇主依法須先對新進勞工安排3至6小時教育訓練,未實施偏高的原因是流動率高。尤其這幾年因營造業缺工,以及中南部大量的科技廠房興建,勞工往中南部工作,以致台北市很多是新進勞工,雇主沒有施以教育訓練。

梁蒼淇指出,台北市105年首創職安卡,以解決流動性勞工職安問題,推出後中央也仿效推出台灣職安卡。勞工教育訓練,從107年到現在已經在改善中,北市除了積極要求辦教育訓練,還推出「1小時護1生」,若發現工地勞工意識不足時,會去現場給予1小時的教育訓練。至於大型營造公司一再發生職災,勞動局說,只要發生2件以上重大職災,就會被列管1年,每半個月去檢查1次。

勞檢 北市 工人 工安 建材營造類 汪志冰 職災 風險

延伸閱讀

北市再傳工安意外!防水工程3工人昏倒 1人無呼吸心跳

北市室內空品認證場所70處獲認證 安心地圖啟用公開查詢

台北市立委共61人登記參選 選票初估逾209萬

石牌市場工地天降鐵條砸賓士車 北市開罰承造人9萬元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還在努力回憶嗎?出生至今出國次數總查詢 3步驟解答

頻繁出國的民眾再也不用傷透腦筋回想出國日期,可以直接透過My Data上網下載自己的入出國日期證明書,但不包含個人出境的國家名稱。

醫院財報 林口長庚最賺 土城醫院最虧

衛福部健保署昨公布一一一年醫療院所財務報告,林口長庚醫院連七年蟬聯整體結餘最高的醫院,金額達九十三點九三億元,但主要盈餘...

出門小心!7縣市大雷雨來了 慎防劇烈降雨、雷擊及強陣風

大雷雨來了,中央氣象署下午14時59分針對雙北等7縣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新北市、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桃園...

今晚西半部轉雨 明起各地防劇烈天氣北台驟降10度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上午指出,明天起受鋒面影響,明後各地開始有局部大雨,尤其西半部要留意局部大雨,宜蘭及花蓮要留意短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