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等了10年終於現身 陸戰隊首度曝光肩射刺針飛彈

被問「有沒有穿過比基尼」…高雄空大生控遭師性騷 畢典下跪向副市長陳情

要求幫修電桿 嘉義男阻台電施工…警協調非施工範圍「屬私人設置」

繼石虎、草鴞後 林業署宣布「這五種」加入生態給付

山麻雀公鳥。圖/林業署提供
山麻雀公鳥。圖/林業署提供

石虎、水獺、草鴞、水雉及台灣黑熊等5種野生動物及其棲地納入「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後,農業部林業署今天宣布,再新增5種瀕危及珍稀物種,納入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包括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食蛇龜及柴棺龜等5種;一年執行總預算經費為1億元,由農村再生基金支應。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110年開始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建立系統性及制度化的生態服務給付保育工具,在地方社區、民眾投入下,在地居民與社區對與野生動物為鄰,已逐漸由抗拒轉為認同,並對能夠參與保育工作產生榮譽感。

林業署長林華慶表示,新增這5物種,對民眾來說不一定是非常熟悉的物種,但與人比鄰而居,棲息在人為干擾比較多的人為環境裡的物種,特別需要納入這計畫;物種生態習性不同,面臨的危機與威脅也不同,若要納入給付辦法,需要有客觀的指標,無法所有的物種都全部推出,有一些物種速度就會稍微慢,每年都會針對狀況新增或者實際推動經驗去調整修訂。

林華慶舉例,過去苗栗在某些區域,石虎讓某些農民覺得頭痛,因為牠常會去補食農民飼養的放山雞,過去也有些石虎因此被毒殺,或用陷阱捕殺;後來將石虎加入生態給付方案,扭轉對於農民是負面的、鄰避的形象,農民可調整與物種間的應對關係;農民在這個過程當中,若有所損失,包含農損,這部分就由國家代表人民來給付,一方面補償農民的損失,二方面也鼓勵、引導農民,對於這些物種棲地營造更有正面意義的事情;加入生態給付後,這兩年也發現農民遭受野生動物侵擾,不像過去會私下處理,而是會積極通報,如黑熊事件,這些通報是過去沒有的。

他說,加入生態給付計畫,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會內化到民眾價值觀,效益是金錢不能衡量的。實施僅短短兩年,很難說哪些物種因此增長,但針對石虎在南投地區的執行與監測,經過生多所的調查,發現族群增長當中;但族群增長依賴不會只有生態給付單一工具,還包括交通設施、防止路殺,或其他保育措施,比較難說單一,但這政策對於瀕危、珍稀野生動物保育是正向的。

林業署表示,依各物種面臨威脅與生態習性設計務實獎勵內容。這次新增的5個物種,只要在標的實施地區且農地面積至少0.1公頃以上(赤腹游蛇農地面積至少100平方米以上),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不友善的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每年每公頃核發最高3萬元獎勵金;除了上述友善農地給付外,農民如果進一步為這些物種營造適宜的繁殖或棲息環境,提供更加完善的庇護效果,每人再加發最高每年3萬元獎勵金。

食蛇龜。圖/林業署提供
食蛇龜。圖/林業署提供
諸羅樹蛙。圖/林業署提供
諸羅樹蛙。圖/林業署提供
赤腹游蛇。圖/林業署提供
赤腹游蛇。圖/林業署提供
柴棺龜。圖/林業署提供
柴棺龜。圖/林業署提供

農民 石虎

延伸閱讀

林下經濟推動有成 林業署將研議「有效保育地」指引

台灣山林新風味 國產廢資材變身生活新品上市

藤枝聯外道路增設友善動物通道 防野生動物跌落受困

影/全國最大牧草區驚見4隻「草鴞」寶寶 緊急圍籬保護

相關新聞

黑熊吃狗被撞見 作勢攻擊中彈不治

花蓮卓溪鄉中正部落上周發現失聯野放公黑熊接連攻擊雞舍看守犬,原計畫誘捕解除項圈,前晚牠攻擊第五隻看守犬時,和林業及自然育...

黑熊入侵部落吞吃雞隻、飼養犬 玉管處架監測相機誘捕

花蓮卓溪鄉卓溪村中正部落工寮出現台灣黑熊,上周吞吃繫綁的3隻飼養犬,昨天有民眾拍到黑熊出現在水田邊,距離住家僅50公尺,...

2周內4犬被咬死!黑熊逼近住家剩50米 玉管處回應了

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工寮,上周傳出黑熊入侵,吞吃繫綁的3隻飼養犬;昨更有居民拍到黑熊,不僅又有犬隻被吃掉,甚至距住家僅約...

影/玉管處認了黑熊咬死看家狗 將會同專家捕捉野放

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工寮,傳出黑熊入侵,吞吃繫綁的3隻飼養犬,鄉民人心惶惶。玉管處表示,經黑熊軌跡判斷,應是玉管處委託台...

馬戲團驚悚秀!老虎發狂撕咬表演者手臂慘截肢 觀眾嚇壞奔逃

日前埃及一場馬戲團秀出現驚悚突發狀況:一名表演者將手伸進欄杆,結果遭到一頭大老虎攻擊,送醫急救後截肢。

遊客和獼猴一起逛壽山動物園成奇景 猴群行徑卻愈無忌憚

高雄壽山動物園內常有獼猴逛大街,形成籠內籠外都有猴子、猴子看猴子奇景,更常有獼猴伺機搶奪民眾手上的塑膠袋或食物,最近屢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