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阿沁辣妻花花染毒復出 遭網友嗆爆親回「切腹懺悔」

影/新北祖孫命案 涉案張姓女婿押回三重、稱五一當天就勒殺妻

住高速公路旁「吵到抓狂」?眾人加碼點名1嫌惡設施:絕對最煩躁

鼓勵再生料使用!符合綠色設計業者 回收處理費打85折

花王商品供給部長吳孟娟表示,塑膠再生料較原生料成本約多25至30%,相信這項措施對業者來說絕對是有正向幫忙。記者胡瑞玲/攝影
花王商品供給部長吳孟娟表示,塑膠再生料較原生料成本約多25至30%,相信這項措施對業者來說絕對是有正向幫忙。記者胡瑞玲/攝影

台灣生產塑膠製品的石化資源幾乎全數仰賴進口,為減少原生資源消耗、鼓勵塑膠再生料使用,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規畫符合綠色設計業者,回收清除處理費可享綠色費率,明年上半年完成法制作業、下半年實施,預估2025年再生料使用量增加2.4萬公噸、減碳量4.8萬公噸,影響業者約1.5萬家。

循環署長賴瑩瑩表示,去年已公告「非填充食品之塑膠再生商品推動作業要點」,鼓勵企業使用再生料,今天則是針對公告應回收項目的塑膠容器類製品,如PP、PE、PET等,推出綠色費率優惠。

賴瑩瑩說明,達成綠色設計條件包含使用單一材質、使用原色或透明材料、無標籤或標籤高度小於或等於瓶高30%,原費率可享85折優惠;若使用符合規範的再生料達25%,也能享85折優惠;上述兩條件均符合者,可享7折優惠。

循環署副署長王嶽斌補充,明年上半年將完成法制作業、下半年實施,影響業者約1.5萬家,預估再生料於2025年使用量增加2.4萬公噸、減碳量可達4.8萬公噸。

王嶽斌說明,目前公告應回收塑膠容器類製品每公斤清除處理費約7至10元,若打7折約降至每公斤5至7元;現行是以優惠費率鼓勵業者加入,未來會朝制訂成為基本費率的方向走,要求業者遵行。

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經理許祥瑞說,台灣塑膠工業與國際同步,品牌端的要求會影響業者,若要重複使用塑膠的話,在設計產品時就需考慮後續如何回收、給誰使用,才能構成循環經濟;他舉例,塑料上若黏貼標籤,進入回收廠就需人工、機器分離,會提高成本,最後也會減少回收意願。

許祥瑞說明,要達到循環經濟就是要物盡其用,以塑膠來說,就是要使用單一材質,不同材質混用會降低回收意願;再生料重複使用愈多次,混到其他顏色就會逐漸變深,因此希望能維持塑料原色、白色,回收意願高、價格較好,也會提高後端使用用途。

花王商品供給部長吳孟娟表示,塑膠再生料較原生料成本約多25至30%,相信這項措施對業者來說絕對是有正向幫忙,尤其對還在觀望的業者誘因很大,但也坦言,對化妝品包裝而言,減少標籤是一大挑戰;王嶽斌說,數位時代,可以利用科技減少標示,如採QR code來顯示所有資訊,未來也會與衛福部討論。

減碳

延伸閱讀

中信金控舉辦淨零永續論壇 建構產業減碳路徑

中信金控舉辦淨零永續論壇 建構產業減碳路徑

中信金金控總座陳佳文:提供金融與技術協助

中信金金控總座陳佳文:提供金融與技術協助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托嬰中心監視影像 將強制上傳雲端

虐嬰事件頻傳,當家長要調閱托嬰中心監視影像時,常遇到影像保存不當或設備毀損,導致無佐證證據。衛福部預告修正「托嬰中心監視...

新制上路逾2個月 護病比9成醫院未達標

疫後全台鬧護理師荒,為改善血汗環境衛福部調整三班護病比,新制於三月上路至今已逾二個月,醫療工會團體調查全台逾五百名護理師...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分配出爐 華航、長榮、星宇4大航線進駐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預計2027年完工啟用,國籍航空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及星宇航空都有意進駐。交通部去年研議以航線分配,桃機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