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特赦後再選總統? 陳水扁:永遠不會

視訊看診辦法下周公告 明年四月上路 估700萬人受惠

失能、失智患者就醫不便,「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上路後,可在家透過視訊就醫,解決交通困擾。圖為視訊看診。記者葉信菉/攝影
失能、失智患者就醫不便,「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上路後,可在家透過視訊就醫,解決交通困擾。圖為視訊看診。記者葉信菉/攝影

國內遠距、視訊診療跨出一大步。衛福部長薛瑞元昨證實,「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將於下周公告,明年四月正式上路。新制將擴大適用對象,除原先急性後期照顧、長期照顧服務、家庭醫師收治照護、居家醫療照護、國際醫療照護,擴大至慢性病長期用藥、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災害及傳染病等重大變故、行動不便照護等,健保署預估,至少七百萬人受惠。

立委關心 通訊診察辦法遲沒上路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昨討論民眾黨所提出「數位醫療發展條例草案」,立委賴惠員質詢指出,「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遲遲沒有上路,衛福部該如何發展後續的數位醫療?對此,薛瑞元表示,在今年年初「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預告期已結束,針對異議部分多次溝通、討論,目前已協商完成,達成共識。

依衛福部健保署統計,相關適用「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人數,包括居家醫療照護人數約八萬人、長照機構服務約十二萬人,而家庭醫師收治照護人數約六百萬人,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慢性病長期用藥人數更高達七百萬人,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這幾大類族群多有重疊,保守估計至少七百萬人可透過視訊方式就醫。

劉林義表示,「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於二○一八年發布,遲至二○二一年因新冠疫情嚴峻,以特別條例授權,開放給一般患者,截至今年三月二十日,期間累計六十六多萬件、四十六萬多名患者(以慢性疾病患者為主)視訊就醫。不過,三月迄今,取消授權,一般民眾無法透過視訊看診。

為確保明年四月順利上路,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資安認證部分,已公告相關標準,醫療院所應能在半年內完成建置;劉林義說,健保署則向行政院爭取「健康平權」計畫,四年編列預算四十五億元,第一年為四點五億元,除了建構家醫大平台,並整合診所雲端資訊系統。

薛瑞元:將協助診所資料雲端化

資訊傳輸部分為新制是否成功的關鍵,薛瑞元說,已申請科技計畫,協助診所資料雲端化,明年起試辦,不需要一家一家診所更改系統,而由健保署著手進行改善計畫。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新冠疫情期間,通訊診療利用率大幅上升,放寬使用對象及場域為未來醫療的趨勢,不過,通訊診察治療仍難以取代現有的面對面看診。

洪子仁建議,針對慢性病長期用藥、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等,盤點設備、流程,研擬完整配套,以穩健上路為優先,於上路後,逐步檢討成效,進一步考慮是否再擴大場域。

通訊診察 10類人受惠  圖/聯合報提供
通訊診察 10類人受惠 圖/聯合報提供

健保 慢性病 薛瑞元

延伸閱讀

衛福部立醫院護理師加薪 護師公會6個字回應再提兩訴求

梁文傑被爆吸加熱菸...她批「有特權嗎」 薛瑞元:該罰還是要罰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來了 薛瑞元:下周公告明年4月上路

薛瑞元:台南登革熱高峰已過 因暖冬減緩不如預期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托嬰中心監視影像 將強制上傳雲端

虐嬰事件頻傳,當家長要調閱托嬰中心監視影像時,常遇到影像保存不當或設備毀損,導致無佐證證據。衛福部預告修正「托嬰中心監視...

新制上路逾2個月 護病比9成醫院未達標

疫後全台鬧護理師荒,為改善血汗環境衛福部調整三班護病比,新制於三月上路至今已逾二個月,醫療工會團體調查全台逾五百名護理師...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分配出爐 華航、長榮、星宇4大航線進駐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預計2027年完工啟用,國籍航空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及星宇航空都有意進駐。交通部去年研議以航線分配,桃機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