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察進校園觸犯大忌:美國哥大抗爭現場紀錄

找到了!24歲軍人烏山頭水庫釣魚落水失蹤 今早尋獲遺體

會考加油!全台必訪12間超靈驗文昌廟大集合 加持考運別帶這些東西

突然聽不到手機才知自己「耳中風」 醫說這個辦法有解

醫療團隊以高壓氧治療患者聽力喪失症狀。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情境照,圖非當事人)
醫療團隊以高壓氧治療患者聽力喪失症狀。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情境照,圖非當事人)

婦人日前在睡夢中被搖醒,發現錯過上課時間,以為忘了設鬧鐘,還有一名男性右耳突然聽不到手機對話,以為是手機故障,醫師診斷後發現他們都是單側聽力突然喪失,又伴隨嗡嗡耳鳴聲等症狀,確診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所幸經安排住院用藥及高壓氧治療後,終算恢復了聽力,避免終生聽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說,突發性耳聾跟顏面神經麻痺十分類似,多屬於突發性且無預警的疾病,造成原因主要以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或病毒感染為主,其他原因則包括聽神經瘤、內耳內淋巴囊水腫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病患多半可透過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及高壓氧治療等方式治療改善病情。

他說,由於內耳血液循環有一段沒有側支血管支援,一旦因故阻塞,導致血液斷流,就會造成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耳中風」這類患者以三高族群最為常見,至於病毒感染則多半與太勞累、生活作息不正常、感冒等因素相關,連帶造成人體自體免疫能力下滑,突發性耳聾的風險也隨之升高。

以上述兩患者為例,婦人因習慣側睡,因此左耳沒有聽到鬧鐘聲,等到被孩子搖醒時,才驚覺已錯過上課時間,另名男性則是以為手機故障,不斷左右耳交互測試手機聲音後,才驚覺「可能是我自己有問題」連忙到醫院求診。

經檢查,兩人的聽力都從正常值0至25分貝之間,惡化到超過80分貝,屬於重度聽力損失等級,經住院觀察並注射類固醇藥物,經過密集持續治療10次高壓氧治療後,聽力已經進步到30分貝。

田輝勣說,高壓氧治療是讓患者吸入100%純氧,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藉以增加血氧濃度提昇組織內含氧量,使紅血球含氧量達飽和,更能增加溶解於血漿中的氧氣,促進血管新生、活化受損部位組織,對於突發性耳聾的患者而言是治療一大利器。

他說,民眾如果突然出現單側聽力聽不見,或者突發性耳鳴、頭暈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因為越早治療,復原效果越佳,否則可能會造成終生聽損。此外也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調整生活作息、減緩壓力,尤其目前正是秋冬季節,各種病毒盛行,應留意復發風險。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透過音叉檢查患者聽力受損狀況。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情境照,圖非當事人)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透過音叉檢查患者聽力受損狀況。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情境照,圖非當事人)

中風 亞洲大學 患者

延伸閱讀

想學好英文不一定要花大錢!網推這六大學習方式超有效

改裝車噪音竟測得「94分貝」 逾1小時聽力將永遠受損

不是只有太小聲聽不到,連高音音樂也有困難!聽力衰退5預兆

阿滴英文有多猛?裸考雅思 3英檢超狂成績出爐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MAMAMOO玟星演唱會大跳「國民健康操」國健署說話了

韓國知名女團MAMAMOO成員玟星日前來台開唱,為了寵粉更精心準備台灣人共同的回憶「Lucy健康操」,更上傳到擁有750...

長輩屢介紹工作…家庭主婦靠ETF月領20萬想攤牌 網急勸:後患無窮

日前有一名人妻在論壇Dcard上以「不想再找工作了」為題發文,她表示,自己目前是專職家庭主婦,擁有大約1500張左右的00929(ETF),每年這些ETF收益分配總額近20萬,但長輩一直關心她何時去上班?讓她不知該如何面對,猶豫是否該攤牌,告訴他們實情呢?引發網友熱議。

醫事團體籲健保點值1點1元 薛瑞元要求先做「這件事」

健保點值低落,部分立委提案應保障0.95及1元,專家指出,若健保點值保障1點給付1元,醫界將為醫事人員加薪20%,衛福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