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很精算VS.周年慶刷爆卡!「心理帳戶」左右你的花錢習慣

圖為百貨周年慶,消費者買保養品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圖為百貨周年慶,消費者買保養品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就算你不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也還是避免不了把錢分為三六九等。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類有趣的現象:

有人買菜為了省一點零頭討價還價,但買名牌口紅絕不手軟;有人領了薪水花得精打細算,但打牌贏了錢立刻呼朋引伴K歌;有人「百貨週年慶」為了贈品瘋狂積點,但平時對路邊的一元硬幣看都不看一眼。 這些現象告訴我們:錢和錢是不一樣的!

錢和錢之所以不一樣,是因為我們把錢放在不同的心理帳戶裡了。

心理帳戶這一概念是由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泰勒(Thaler)教授在1985年提出的。所謂心理帳戶,就是人們會在心中把錢分門別類地存放在不同的「抽屜」裡,貼上不同的標籤。例如,必要的生活必需品、休閒娛樂、交際應酬等支出。這些「抽屜」就是我們的心理帳戶。

下面透過兩個情境來看看心理帳戶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情境A:

你打算去劇院看一場演出,準備到現場購票,票價是800元。在你到達劇院時,發現自己丟了800元現金。

情境B:

你打算去看一場演出,而且花800元買了一張票。在你到達劇院時發現票遺失了。如果你想看演出,必須再花800元購票。

在這兩個情境下,你還會繼續花800元買票嗎?

1981年,兩位經濟學家丹尼爾.康納曼和阿莫斯.特莫斯基(Amos Tversky)做了類似的實驗。結果顯示,在情境A中88%的人選擇繼續購票,而在情境B中只有46%的人會再購票。

為什麼同樣面對800元損失,人們卻做出不同的選擇?

兩個情境結果迥異的原因在於,情境A中丟失的800元屬於「現金帳戶」,而買演出票券的800元屬於「娛樂帳戶」,前者的損失對後者影響不大;而情境B中,已經為買票花掉800元了和還要再花800元購票同屬「娛樂帳戶」,人們會覺得在這個帳戶裡要花的錢也太多了,所以選擇再買一張票的人數大大減少。

研究者對此指出,我們對每個心理帳戶裡的錢是專款專用的,而不同帳戶裡的錢不能轉移也不可替代。

①心理帳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徵

心理帳戶這種「不可替代」的特徵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不同來源的錢所屬的心理帳戶不同。比如,我們對待意外之財和辛苦得來的錢態度很不一樣。我們可能會把辛苦賺來的錢存起來捨不得花,但是中彩券贏的錢可能轉眼就花光了。

其次,不同用途的錢所屬的心理帳戶不同。比如,最近天氣轉涼,鄰居王先生看中一件羊毛衫,覺得太貴捨不得買。可月底時他妻子買下羊毛衫當作生日禮物送給了他,他卻很開心。這是因為自己花錢買衣服屬於生活必需支出,而妻子送生日禮物花掉的錢屬於情感支出。所以王先生可以開心地接受昂貴的禮物,自己卻未必會去買昂貴的東西。

這一點在行銷領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當賣場裡的銷售人員拿著一盒200元的巧克力對你說「買一盒巧克力吃吧,很好吃的」,你可能會覺得太貴而不買。但如果銷售人員是說「買一盒巧克力送給你最愛的人吧!」這時,這200元的心理帳戶就從「食品支出」轉移到「情感支出」了,你就更可能掏錢購買。所以當顧客覺得某個產品太貴時,可能是因為銷售人員放錯了顧客的心理帳戶。

最後,不同儲存方式的錢所屬的心理帳戶不同。比如,同事張先生在銀行存了100萬元準備以後買房用,但他最近又在銀行貸款100萬買新車。為什麼不直接用利息較低的100萬存款買車呢(貨款利息比存款利息高)?因為在張先生心中,固定帳戶和臨時帳戶裡的錢是不同的。

理解了心理帳戶的概念與特徵,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就可以得到解釋了。

《你不可不知的關於金錢的那些事:顛覆常識的金錢心理學》。圖/如何出版提供
《你不可不知的關於金錢的那些事:顛覆常識的金錢心理學》。圖/如何出版提供

②心理帳戶可以解釋我們並不理性的花錢習慣

有很多有趣的現象也可以用心理帳戶理論來解釋:

零頭、整數不一樣—

整張100元鈔票可能會在你的錢包裡待幾天,但是換成零錢後要不了幾分鐘就花光。

錢有不同的情感標籤—

有錢的表姊給你的100元,你覺得理所當然,貼上「正面標籤」;拮据的表哥給你的100元,你覺得受之有愧,貼上「負面標籤」。相對於表姊的錢,你更加不會把表哥的錢花在諸如冰淇淋等享樂商品上。 看了這麼多例子不難發現,我們每一次消費的背後幾乎都會有心理帳戶的影子,可能會讓我們做出很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

(本文摘錄自《你不可不知的關於金錢的那些事:顛覆常識的金錢心理學》,如何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周年慶 巧克力 買房 金錢觀

延伸閱讀

他愛上信用卡「分期付款」功能…卡債非壞事? 遵守五點:預借現金根本沒什麼

我家沒房子...都怪爸媽不努力?30歲的他:體諒每個年代有難處

100歲時代來臨!40歲一點也不老「只是人生時鐘09:36而已」

給40歲「卻覺得一事無成的你」!現在不是總結...是正要開始做點什麼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點值若0.95元 衛福部:恐漲健保費

疫後民眾就醫率上升,造成健保點值偏低,醫界大喊營運吃不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第六十二條文修正草案」,研...

災後振興觀光補助出爐 花蓮業者質疑:納入台東很奇怪

4月3日花蓮規模7.2強震,嚴重衝擊當地觀光。行政院院會今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在振興觀光部分,提供自由行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