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強!2023年我製造業四分之一研發經費、逾半投資 全靠「這一家」

步上日本後塵?開放進口豬後使用量「不減反增」 食藥署數據曝

台灣豬與進口豬的占比,已經來到80%比20%。圖/擷取自豬肉儀表板
台灣豬與進口豬的占比,已經來到80%比20%。圖/擷取自豬肉儀表板

2021年起,台灣開放含萊劑進口豬,不僅引發食安疑慮,也讓台灣豬備受威脅,當時蔡政府祭出百億基金要保護台灣養豬產業。不過進口豬開放至今即將滿三年,從食藥署的豬肉儀表板中,可以看到進口豬肉、進口豬內臟或雜碎「不減反增」,開放第一年台灣豬與進口豬占比分別為88%與12%,今年截至10月4日為止,兩者占比已經是80%比20%。

根據豬肉儀表板統計,台灣剛開放含萊劑進口豬時,110年度台灣豬總計使用45萬6819噸、進口豬使用6萬1340噸,兩者的占比,台灣豬仍有88%、進口豬12%。

但是到了111年台灣豬的使用量就開始下滑,台灣豬總計使用44萬5870噸、進口豬使用8萬9668噸,兩者占比來到83%與17%,到了今年截至10月4日為止,台灣豬與進口豬的占比,已變化到80%比20%,重量分別是台灣豬31萬8926噸、8萬1996公噸。

而進口豬的來源國排名,如果單看豬肉,自美國進口的豬肉,在110年全年度是位居第五位,總進口重量為1820噸,隔年排名降至第七位,總進口量為922噸,但到了今年僅1月到10月4日,進口重量突破1萬,為1萬0452噸,僅次於加拿大、西班牙,位居第三。

至於進口豬內臟或雜碎,美國長期位居第三或第四,110年進口2282噸,位居第三位進口國、111年位居第四位,進口1656噸、112年截至10月4日則位居第三,進口3637噸。整體進口量增加。

台灣冷凍肉品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高銘穗表示,以前台灣豬每年可以屠宰1000多萬頭,現在每年大多僅有500萬到600萬頭,養豬業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是「3K產業」,可以預期未來台灣豬供給量會愈來愈少,進口豬的數量愈來愈高,完全可以預期,如果台灣豬的產量可以因應台灣人的市場,他相信,沒有業者會去進口豬肉。

高銘穗說,日本開放含萊劑進口豬超過10年,同樣也是,日本豚的產量愈來愈少,並且走向精緻化,其餘的豬肉都是靠進口豬肉。至於現在國人對於進口豬肉,或是美國豬肉聞之色變,背後還是存在著對美國的不信任,不過,所有進口商都是在商言商,含有萊劑的美國豬肉,價格比沒有萊劑得高,業者鮮少會進含有萊劑。至於這次業者違規改標,高銘穗表示,嚴厲譴責,改標的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也期待政府重罰。

日本 美國豬肉 萊劑 豬肉

延伸閱讀

食藥署查出美豬未標產地引萊豬疑慮 今澄清「台灣沒萊豬」

美國豬肉標示加拿大肉吃下肚 議員質疑為何中秋後才查?

國民黨團揭進口豬肉每公斤補助6元 砸3億穩豬價無效

他的豬肉鋪多做兩件事 台南50年老店吸引新顧客上門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花蓮近海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花蓮2級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6日17時49分發生芮氏規模4.0地震,地震深度26.4公里,即在花蓮縣政府南方 25.1 公里 ,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花蓮縣2級。

很有感!17:45花蓮有感地震 預估震度3級

今天17:45左右花蓮地區發生有感地震,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新竹、苗栗、臺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宜蘭、花蓮...

史上最慘!蜜蜂無蜜可採...蜂蜜大減8成 蜂農怨救助被遺忘

南投蜂蜜產量高居全國前五,但受氣候影響,今年荔枝、龍眼開花率低,蜜蜂無蜜可採,蜂蜜產量銳減8成,蜂農叫苦抱怨,被政府遺忘...

衛福部喊封鎖Telegram 他批「連中共都管不著」:最愚昧做法

非法性影像論壇「創意私房」因藝人黃子佼為高級會員,引發眾怒,而「創意私房」遭封網後,日前又疑似在Telegram群組重啟、招收新成員。對此,衛福部表示,不排除讓全台無法使用Telegram。此事也引發PTT網友炸鍋,粉專《名為變態的神父》更表示,Telegram連中共都管不著,建議衛福部想一點務實的做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