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有乾有濕」 濕性惡化速度快易致失明

黃斑部病變主因為眼睛衰退老化所致,常見先在左右其中一眼發生,又分為乾性及濕性黃斑部病變。本報資料照片
黃斑部病變主因為眼睛衰退老化所致,常見先在左右其中一眼發生,又分為乾性及濕性黃斑部病變。本報資料照片

沒有高度近視,也一樣要注意黃斑部病變的風險。開業眼科醫師兼愛盲協會秘書長吳建良表示,黃斑部病變主因為眼睛衰退老化所致,常見一眼先出現症狀,又分為乾性及濕性黃斑部病變。除高度用眼族外,呼籲5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應定期至眼科檢查。

吳建良表示,國人的失明原因相較於過往砂眼等感染性疾病,已經轉為慢性疾病、老化或高度近視所致,而黃斑部病變也已成為。一般黃斑部病變除50歲以上民眾較容易發生外,有抽菸習慣、高度近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甚至是家族遺傳等,都有可能增加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吳建良說,黃斑部為視網膜中央區域約0.5公分大。雖體積僅占整顆眼球2%,但無論是對顏色、感光還是視覺呈現都至關重要。若黃斑部因老化,再加上接觸光線後累積氧化傷害後受損,患者就會出現視覺扭曲、視覺顏色黯淡、眼睛模糊及視覺中央有黑點等「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的情況。

黃斑部病變有乾、濕性之分,其中乾性病變較為常見,約占90%,為黃斑部下結節處產生「萎縮性」病變,造成視網膜營養不良及代謝異常等問題。乾性黃斑部病變也多與民眾年齡增長有關,病程雖較慢,但難以有藥物治療,常只能建議患者配戴太陽眼鏡、多補充維他命。同時亦有機會因代謝功能異常,轉為濕性黃斑部病變。

濕性黃斑部病變則為黃斑部下方血管異常增生,約占10%。黃斑部下方若因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就會造成黃斑部腫脹及感光細胞受損,影響視力,一般這類患者常是打個噴嚏、咳個嗽,視力就出問題。不過,相較於乾性黃斑部病變,濕性黃斑部病變惡化速度快,容易導致失明。

針對黃斑部病變的治療,吳建良表示,一般可使用對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蘭尼單抗」(Ranibizumab)及新一代雙機轉眼內注射藥品等,在點眼用麻醉藥後,以眼內玻璃體注射藥物方式治療,抑制血管不正常增生及滲漏等情形。視施打後成效若穩定,即可拉長施打時間,最長可4個月注射一次。

不過,相關藥物須專案申請,若申請未過,恐單次施打就須花費約3萬元新台幣。因此,吳建良說,部分患者考量藥物費用太高,就可能出現半途放棄治療的情況。

患者 老化 近視

延伸閱讀

黃斑部病變悄悄找上門 長輩在家用一工具30秒助判斷

手搖族小心了!35歲男上班突失明 醫揭「這習慣」讓血糖飆高

女子戴隱形眼鏡30年每日逾12小時 入院檢查發現雙眼角膜長滿血管

6成國人罹患近視!高度近視提早罹患黃斑部病變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MAMAMOO玟星演唱會大跳「國民健康操」國健署說話了

韓國知名女團MAMAMOO成員玟星日前來台開唱,為了寵粉更精心準備台灣人共同的回憶「Lucy健康操」,更上傳到擁有750...

長輩屢介紹工作…家庭主婦靠ETF月領20萬想攤牌 網急勸:後患無窮

日前有一名人妻在論壇Dcard上以「不想再找工作了」為題發文,她表示,自己目前是專職家庭主婦,擁有大約1500張左右的00929(ETF),每年這些ETF收益分配總額近20萬,但長輩一直關心她何時去上班?讓她不知該如何面對,猶豫是否該攤牌,告訴他們實情呢?引發網友熱議。

醫事團體籲健保點值1點1元 薛瑞元要求先做「這件事」

健保點值低落,部分立委提案應保障0.95及1元,專家指出,若健保點值保障1點給付1元,醫界將為醫事人員加薪20%,衛福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