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愈大活產率低 人工生殖補助女性年齡上限為45歲

近年,不孕症夫妻選擇人工生殖人數增加,但隨年齡增長,成功率也將下降。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女性超過40歲,除懷孕成功率低,治療周期活產率也低,建議夫妻如未有任何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滿一年以上仍未懷孕,應盡早尋求醫療協助。
去年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約31歲,男性約為33歲。初次生育年齡則在10年內增加約1歲,從2012年的30歲,上升至31歲,而35歲以上初次生育者則佔近25%。2021年整體人工生殖治療周期與2020年相比,成長率近30%,可見有更多民眾將人工生殖列入不孕對策。
因不孕而須以人工生殖方式協助的受孕夫妻,以卵巢因素占34%為最多、含兩種以上不孕因素者占32%,而男性因睪丸功能衰退、性腺刺激缺乏等因素,則占8.3%。不過「隨年齡增加」,人工生殖成功率將下降。據國健署2021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顯示,人工生殖植入胚胎懷孕後,自然流產率在34歲後將逐年增加,其中40歲以上自然流產率將上升至約30%。
而懷孕成功率部分,34歲以下,使用配偶精卵植入周期懷孕率為55%,40歲後則降至23.7%,植入周期活產率34歲以下為45%,但40歲後大幅降至13%。對此,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有生育計畫的民眾,應盡量把握25至35歲「黃金生育期」,避免胎兒與婦女因晚生造成的健康風險。
現階段衛福部人工生殖補助女性年齡限制為45歲,若超過則須自費。陳麗娟表示,參考國際文獻及相關現行人工生殖補助辦法,45歲以上婦女出現早產與流產等機率較高,為母嬰健康著想,國健署目前仍會維持人工生殖補助對象須為45歲以下規定。除年齡外補助上限3次的規定,同樣也是參考國際作法,但後續方案執行過程仍會持續收集相關意見,滾動式調整。
針對已被診斷為不孕症的夫妻,若有執行試管嬰兒需求,可至國健署官網試管嬰兒專區查詢,或撥打人工生殖補助諮詢專線02-2558-0900詢問。
常見人工生殖技術(ART)種類:
1.試管嬰兒(IVF/ET):取出卵子與精子於體外受精,發展為早期胚胎後,再經子宮頸口植入子宮內。2.受精卵/胚胎輸卵管植入術(ZIFT/TET):精子與卵子於體外受精後植入輸卵管內,讓受精卵/胚胎自然經輸卵管進入子宮著床發育。
3.精卵輸卵管植入術(GIFT):將精子與卵子直接經由腹腔鏡技術,放回輸卵管內達成體內受精。
4.捐贈精子人工授精(AID):將捐贈的精子以注入方式注入子宮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