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7分鐘內連2起規模5.9地震 氣象署研判0403餘震「應力回到主震南邊」

柯建銘失言...國民黨轟下台 並要求賴清德向花蓮鄉親道歉

又停電!航空城統包商施工拉斷電桿 桃園大園257戶停電

同一杯飲料「想到時喝一兩口」恐加速細菌繁殖蛀牙風險

常把含糖飲料放久喝,恐讓口內環境成酸性狀態,增加蛀牙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常把含糖飲料放久喝,恐讓口內環境成酸性狀態,增加蛀牙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小心含糖飲料放久喝,增加蛀牙風險。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副教授劉秀月指出,若飯後喝含糖飲料,且未一次喝完,而是「想到時喝一口兩口」,可能導致口腔內pH值(酸鹼值)長期處於較低狀態,酸性環境加速口內細菌繁殖與侵蝕牙齒的速度,導致加速牙齒去礦化(脫鈣),造成蛀牙。

國人蛀牙率逼近90%,目前飲食普遍精緻化,甜點、麵包、咖啡與手搖飲選擇多,不少民眾內用或外帶飲品習慣慢慢喝,久而久之在下次看牙醫時,常被告知又蛀牙了。劉秀月指出,要出現蛀牙,需有牙齒、細菌、食物及時間,四要素缺一不可,若未注意口腔清潔,蛀牙可能在半年至一年內形成,速度因人而異。

劉秀月指出,當口中酸鹼值降至pH5.5以下,就會造成齒質被破壞,形成蛀牙。民眾愛喝的汽水、全糖奶茶與果汁,甜度愈高,讓口腔pH值變酸的強度愈強。口水雖在進食後20至30分鐘開始「自淨」口腔,將口腔環境轉為中性,但若先前下肚的食物或飲料糖分愈高,藉口水改變酸性的時間就愈長,例如給小孩喝牛奶,若改為有糖分的調味乳,口腔自淨時間則會拉長。

劉秀月表示,透過「史蒂芬曲線」(Stephan Curve)可發現,一般人口內pH值一天內會隨著早餐、午餐、晚餐三餐起伏,從吃飯前的中性(約pH值7)變成吃飯後的酸性(約pH值5)。若飯後又買含糖飲料,且未一次喝完而是「想到時喝一口兩口」,就會導致口腔內酸性環境要恢復中性時,又再度變成酸性狀態,加速口內細菌繁殖與侵蝕牙齒的速度。

為維護民眾口腔健康,劉秀月建議民眾飲食應維持規律,減少攝取甜食及含糖飲料的頻率,買了就要盡快食用完畢,避免製造細菌喜歡的環境,保護牙齒。此外,每日應刷牙2次、使用牙線、每半年找牙醫報到;選購牙膏時,應選擇包裝上標示含氟量1000ppm以上產品,若為蛀牙高風險群,則建議使用含氟量1350ppm,促進琺瑯質(牙釉質)再礦化,避免蛀牙。

牙醫 牙齒 甜點 蛀牙

延伸閱讀

澎湖望安牙醫站開幕 離島鄉民治牙痛不必再搭船

14 歲戴假牙!少年 2 個壞習慣致滿口爛牙 臼齒慘拔掉 1 原因要裝假牙

影/驚!4歲男童嘴長出「黑毛舌」 媽媽嚇壞急救醫揪原因

守護孩童牙齒健康 高虹安宣布幼兒園口腔巡迴健檢起跑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花蓮近海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花蓮2級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6日17時49分發生芮氏規模4.0地震,地震深度26.4公里,即在花蓮縣政府南方 25.1 公里 ,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花蓮縣2級。

很有感!17:45花蓮有感地震 預估震度3級

今天17:45左右花蓮地區發生有感地震,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新竹、苗栗、臺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宜蘭、花蓮...

史上最慘!蜜蜂無蜜可採...蜂蜜大減8成 蜂農怨救助被遺忘

南投蜂蜜產量高居全國前五,但受氣候影響,今年荔枝、龍眼開花率低,蜜蜂無蜜可採,蜂蜜產量銳減8成,蜂農叫苦抱怨,被政府遺忘...

衛福部喊封鎖Telegram 他批「連中共都管不著」:最愚昧做法

非法性影像論壇「創意私房」因藝人黃子佼為高級會員,引發眾怒,而「創意私房」遭封網後,日前又疑似在Telegram群組重啟、招收新成員。對此,衛福部表示,不排除讓全台無法使用Telegram。此事也引發PTT網友炸鍋,粉專《名為變態的神父》更表示,Telegram連中共都管不著,建議衛福部想一點務實的做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