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治療超過600例 全球醫師至長庚取經「關節鏡」技術

2023年第4屆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年會(ASHA)於林口長庚落幕。圖/林口長庚提供
2023年第4屆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年會(ASHA)於林口長庚落幕。圖/林口長庚提供

台灣人口邁向超高齡化,因退化性關節炎、髖關節骨折等患者愈來愈多。林口長庚醫院每年成功完成超過600例人工髖關節置換,今年第四屆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於9日以及10日在林口長庚醫院舉辦,吸引全球各地的醫師來台取經,9月10日的大體示範手術名額也瞬間爆滿。

亞洲髖關節鏡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詹益聖表示,今年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邀請到來自台灣、日本、南韓、香港、澳洲和中國等地的髖關節鏡手術專家發表演說,分享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他和日本的Soshi Uchida醫師以及南韓的Yong Chan Ha醫師,也向與會學員示範並指導髖關節鏡手術。

他說,本次會議首次納入髖關節鏡大體手術實作教學,在今年甫落成的林口長庚「手術技能訓練暨研發中心」舉行,9月10日的大體示範手術名額爆滿,他允諾明年會定期舉辦,嘉惠國內同好優先。

基隆長庚醫院骨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唐浩哲表示,此次會議是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自新冠疫情後首次舉辦的實體會議,總共超過7國、150位的國內外醫師參與,參加人數為歷年之最,大家都積極抓住這難得機會,與各國專家進行面對面的學術交流,提升髖關節鏡技術。

詹益聖指出,髖關節是由大腿骨與骨盆所形成的關節,當關節發生病變,例如: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關節發育不良、脫臼、股骨頸骨折或髖臼骨折、關節骨瘤、關節感染等,均可能造成髖關節的磨損與變形,造成疼痛、行走困難、關節僵硬、走路跛行或長短腳等情況,影響病患日常生活型態,症狀嚴重時,則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他說,因為科技的進步與人工關節材質的改良,人工關節置換已經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而且能達到長期療效的手術,包括:微創手術、電腦導航手術、截骨旋轉手術、關節感染、及關節再翻修手術等,林口長庚醫院在各種關節重建技術已居領先地位,團隊成員經常擔任國內、外學術研討會講員,發表學術論文與示範手術。林口長庚醫療團隊最優化的目標,包括:微創手術、術後康復、教育訓練、以及實證醫學,以造福更多病患。

詹益聖表示,大體手術實作課程名額一直供不應求,林口長庚手術技能訓練暨研發中心提供了優秀的硬體、軟體和師資,相信在短時間內將會成為亞洲大體手術訓練的重要據點,將台灣優異的醫療實力推向國際。

2023年第4屆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年會(ASHA)於林口長庚落幕。圖/林口長庚提供
2023年第4屆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年會(ASHA)於林口長庚落幕。圖/林口長庚提供
2023年第4屆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年會(ASHA)於林口長庚落幕。圖/林口長庚提供
2023年第4屆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年會(ASHA)於林口長庚落幕。圖/林口長庚提供

微創手術 林口 長庚

延伸閱讀

鼻竇炎、鼻息肉鼻塞易心血管疾病 精準檢查治療可康復

胎中胎!10月大女嬰胃藏「腫瘤」 驗出雙胞死胎...全球不足200例

這個傷大谷翔平也遇過 醫:韌帶重建手術後軍人打消退伍念頭

NBA/上季1數據比肩柯瑞和KD 鵜鶘墨菲完成半月板手術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