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考教甄先「撒錢」...考生年花2萬、考到看身心科 為何如此折騰

壓在樑柱下…7歲男童遺體尋獲 嘉義太保惡火一家七口母子3死

吃肉不健康?營養師盤點「牛羊豬雞肉營養圖鑑」 挑選這些部位少負擔

食腦蟲致死率高達97% 台大醫曝1款藥可治「台灣目前無庫存」

台灣出現第二例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致死個案。 圖/取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台灣出現第二例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致死個案。 圖/取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新北市一名30多歲年輕女性,赴親水設施戲水後,產生發燒、頭痛、噁心嘔吐、意識模糊、抽筋等症狀,一週後死亡,檢體結果證實感染福氏內格理阿米巴原蟲,也就是俗稱「食腦蟲」。專家指出,食腦蟲感染腦膜炎致死率高達97%,根據文獻有1款特殊抗菌藥可治療,但台灣無此藥,政府可考慮專案進口儲備。

「食腦蟲可能是當今世上致死率最高的微生物。」台大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食腦蟲致死率高達97%,美國文獻上紀錄的157位患者中,有153位死亡,更可怕的是,即使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輕人也無法倖免。

李建璋回想,就讀醫學系三年級寄生蟲課時,對食腦蟲不寒而慄的感覺依舊清晰,食腦蟲通常是在野溪游泳、野地溫泉戲水、從鼻腔途徑感染,那幾年暑假,自己還去了好幾回宜蘭野溪游泳,「殊不知有可能與死亡共游」。

李建璋表示,食腦蟲喜歡生活在25度C以上的溫水水域,在46度C的水溫則是食腦蟲生長最快速的環境,隨著全球暖化,食腦蟲在全球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甚至位於較北方的南韓,去年也出現案例。室內的游泳池、溫泉若有氯氣消毒,食腦蟲通常是無法存活的,所以民眾不須恐慌,只有非常罕見的情形,使用野外水或是遭到汙染才有可能感染。

若遭食腦蟲感染,李建璋表示,潛伏期很短約一周左右,要儘速就醫,食腦蟲導致的腦膜炎和其他細菌腦膜炎導致的臨床症狀無法分辨,因此若有野外戲水的暴露史,一定要主動告知醫師。

李建璋說,雖然致死率超高,目前文獻也只有5位倖存者,還是提供寶貴的治療經驗。最重要經驗是,早期使用特殊抗菌藥米替福新 miltefosine(Impavido),此藥早期用於研發對抗乳癌,後來發現對於熱帶疾病利什曼原蟲有效,2016年通過美國FDA適應症,然而此藥屬於孤兒藥,初步搜尋台灣似乎沒有此藥,如果台灣已經有相關案例,政府可以考慮專案進口儲備。

「人的鼻子是用來呼吸空氣的,不像大象是用來吸水的。」李建璋提醒,民眾今夏如果要去野溪戲水或是露天溫泉,最好使用鼻夾或是不要讓鼻子接觸到水,才能避免這可怕的致命微生物,另外,既然台灣游泳池發生了案例,也應該全面抽樣檢查,才能讓大家安心。

溫泉 食腦蟲

延伸閱讀

戲水憂食腦變形蟲?醫:投氯泳池、自來水不易有

食腦變形蟲感染率低於1% 專家:嗆水後神智不清恐染疫

30多歲女玩水染「食腦變形蟲」死亡 夏日戲水常見感染曝光

常游泳為什麼還瘦不下來?專家指點游泳前後「吃這些」才容易瘦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MAMAMOO玟星演唱會大跳「國民健康操」國健署說話了

韓國知名女團MAMAMOO成員玟星日前來台開唱,為了寵粉更精心準備台灣人共同的回憶「Lucy健康操」,更上傳到擁有750...

長輩屢介紹工作…家庭主婦靠ETF月領20萬想攤牌 網急勸:後患無窮

日前有一名人妻在論壇Dcard上以「不想再找工作了」為題發文,她表示,自己目前是專職家庭主婦,擁有大約1500張左右的00929(ETF),每年這些ETF收益分配總額近20萬,但長輩一直關心她何時去上班?讓她不知該如何面對,猶豫是否該攤牌,告訴他們實情呢?引發網友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