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棉條用錯了吸太乾、弄破皮 恐致「這個」致命疾病

女性使用衛生棉條期間突然出現持續的下腹痛,而這須與經痛區別,則有可能是感染的症狀,應馬上就醫檢查。腹痛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女性使用衛生棉條期間突然出現持續的下腹痛,而這須與經痛區別,則有可能是感染的症狀,應馬上就醫檢查。腹痛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女性使用衛生棉條愈來愈普及,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於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周報」中介紹,衛生棉條大致分為量多型與量少型,民眾應選擇適合自己當下使用的產品。若棉條吸力過強,容易讓陰道內壁過乾,造成些許摩擦產生破皮,此時,外陰部金黃色葡萄球菌恐透過此途徑感染產生毒素,容易造成中毒性休克症候群。

使用衛生棉條恐感染致命,是真的嗎?食藥署表示,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是一種少見,但卻可能致命的全身性疾病,病程進展很快,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病菌會經由傷口進入人體的循環系統,其產生的外毒素會使血管滲透壓增加,引起全身疹子、發燒、拉肚子,甚至多重器官衰竭。

尤其衛生棉條放在陰道的時間愈久,造成感染的機會愈高。食藥署指出,1990年前,棉條曾是中毒休克症候群的主因之一,主要與金黃葡萄球菌的感染有關;1990年後棉條的吸收力有了明確的規範,廠商需把吸收力標示在包裝上,如此一來就算使用不同廠牌的棉條,也就很容易可以選擇相同吸收力的類型。

如何遠離中毒性休克症候群,食藥署提供5大方法:

1. 正確使用衛生棉條,減少感染的風險。包括使用前一定要先洗手,以及上廁所時要遵守由前往後擦的好習慣,並於4至8小時內更換。

2. 依自己的經血量,選擇適合的衛生棉條。如果流量比較大,應選用吸收力較強的。相反,如棉條不易取出,或使用後覺得陰道乾澀,棉條碎裂,或是8小時以上都不需要更換,建議改用吸收力較低的類型。

3. 從事水上活動或是游泳時棉條會吸水,所以建議在游泳後應予更換,以免增加感染的機會。

4. 陰道發炎時,建議應於治療痊癒後再使用。

5. 如使用衛生棉條期間突然有發高燒,畏寒,全身發紅、腹瀉、頭暈、臉色蒼白、嘔吐、持續的下腹痛(這要與經痛區別 )等情況,有可能是感染的症狀,應馬上就醫檢查。

郭安妮說,衛生棉條是以吸收經血為設計,若在非經期使用,不但無法吸附分泌物,還可能造成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而引發感染。食藥署呼籲應選擇具有醫療器材許可證號的衛生棉條,以保護自己安全。

至於,使用衛生棉條對無性經驗者是否會傷害處女膜?郭安妮說,臨床上確實有對處女膜造成輕微破壞的狀況發生,但現代對於處女膜是守貞的概念已逐漸釋懷,因此多數人並不會太在意。

中毒 衛生棉條 食藥署

延伸閱讀

快篩不準了?食藥署要求廠商提交評估報告 初步結果曝

美國櫻桃檢出禁藥6批邊境遭攔 食藥署祭出100%查驗措施

醃漬蔬菜高鈉不健康?食藥署傳授煮前這個動作減少負擔

要2顆給12顆,手搖杯甜死人不償命!全台違規標示業者名單曝光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省半小時 國1接台74交流道 13日通車

國道一號大雅交流道周邊常塞車,高公局推動國一銜接台74線交流道工程,歷經14年即將完工,預計13日舉辦通車典禮。立委楊瓊...

把握好天氣!周三溫度驟降最低溫跌「1字頭」周五回暖

中央氣象署今表示,明天白天高溫約27至33度,南部局部地區有機會達到36度以上高溫,但周三、四受到東北季風增強影響,水氣...

花蓮近海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花蓮2級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6日17時49分發生芮氏規模4.0地震,地震深度26.4公里,即在花蓮縣政府南方 25.1 公里 ,位於花蓮縣近海,最大震度花蓮縣2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