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詳列增加中暑風險藥物名單 「這個」飲料竟也在列

各地仍高溫炎熱,應注意防曬、防中暑。本報資料照片
各地仍高溫炎熱,應注意防曬、防中暑。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中暑案例頻傳,部分案例和用藥有關,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曾接獲兩起中暑病例,一位吸食安非他命,次日中午在烈日下騎車1至2小時候昏倒;另一位服用降血壓藥、憂鬱症藥物及甲狀腺補充劑,在房間未開冷氣,三天前即開始食欲不振,日前昏倒在浴室而被送來醫院。

另外,朱柏齡提醒,含咖啡因的能量飲料有利尿效果,若為了消暑喝下大量能量飲料,要注意可能反而使水分喪失,增加脫水風險。

朱柏齡指出,日前一位中年人烈日下騎車昏倒被送至急診室,肛溫40.5度。降溫後逐漸清醒。血液檢驗顯示有急性腎衰竭及橫紋肌溶解,尿液毒藥物檢驗顯示安非他命及MDMA為陽性。

詢問病史後,發現病人前一天晚上吸食安非他命,次日中午在烈日下騎車1至2小時候昏倒。安非他命可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及刺激新陳代謝增加產熱,加上在烈日下劇烈運動,所以容易導致中暑。

另外,一位長者早上九點多在家昏迷不醒被家屬送至急診,當時肛溫42.7度,根據病史診斷為中暑,經一個多小時降至38.5度,病人逐漸醒來。血液檢驗顯示有橫紋肌溶解及瀰散性血管內凝血。

朱柏齡詳細詢問病史後發現,病人有慢性病,服用降血壓藥、憂鬱症藥物及甲狀腺補充劑,房間未開冷氣,家屬發現住院前三天開始食慾不振,精神差,反應變慢,病人本人覺得整天都不想動,站著兩腿發軟,整天只想躺著,住院當天早上家屬發現病人昏倒在浴室叫不醒。

憂鬱症藥物會影響排汗,甲狀腺補充劑會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身體產熱,再加上天氣熱未開冷氣,所以易造成中暑。 

●以下說明容易增加中暑風險藥物:

1. 影響排汗的藥物:如感冒抑制流鼻水鼻塞藥物、腸胃炎抑制腸胃蠕動藥物,某些精神病藥物等。(anticholinergics、antidepressants、antihistamins、antipsychotics)

2. 促進身體產熱藥物:如安非他命、搖頭丸、某些治療過動的藥物(Ritalin for ADHD),含麻黃素的減肥藥、甲狀腺補充劑等(amphetamine、ecstasy、MDHD、drugs for ADHD、ergogenic stimulants、neuroleptics、thyroid agonists、illicit drugs、eg. Cocaine、heroin、phencyclidine、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3. 增加缺水風險藥物:如利尿劑、緩瀉劑及治療憂鬱症的鋰鹽(diuretics、laxative、 lithium),含咖啡因的能量飲、咖啡、茶也會增加缺水風險。 

4. 降血壓藥物:可能減少心輸出量,減低皮膚血液循環,影響汗腺排汗速率(beta-blockers、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中暑 憂鬱症

延伸閱讀

日本多地迎「災害級高溫」!京都飆40度 北海道發布中暑警報

男中暑後大腦受損竟失智!專家:中暑可預防,5件事必知

男子中暑後認知回到20多年前 竟是大腦受損3年後失智了

39歲青農瓜棚下熱死!一張圖看懂何時該休息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