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2分鐘有1人死於心臟病 夏日高溫也要護心必學4招

國健署提醒,民眾外出活動避免上午10時到下午2時,戶外工作者建議每小時到陰涼處休息10至15分鐘,時刻留意自身及身邊同伴身體情況,避免中暑或熱衰竭。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圖/ingimage
國健署提醒,民眾外出活動避免上午10時到下午2時,戶外工作者建議每小時到陰涼處休息10至15分鐘,時刻留意自身及身邊同伴身體情況,避免中暑或熱衰竭。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圖/ingimage

台灣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心臟疾病是第2號殺手,很多人以為只有冬天須預防心血管危機,事實上,高溫也要注意心肌梗塞,國健署傳授減少室內外溫差、勿烈日下運動等夏日護心4招。

據衛生福利部民國111年死因統計,全台當年度死亡人數計20萬8438人,每10萬人口中有101.5人死於心臟疾病,死因排名僅次於癌症,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也應預防心血管疾病纏身。

近日天氣炎熱,連續出現高溫現象,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天發布新聞稿再度提醒,氣溫升高會造成體表血管擴張,心臟就像馬達一樣,需要輸出更多血液,才能填充擴張的血管,造成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

國健署表示,上述種種因素容易造成夏日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身體脫水導致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呼籲長者、體重過重、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病史的民眾,近期如果發生胸悶、胸痛、心跳加速、呼吸喘、身體虛弱的情形,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若出現以上症狀,務必盡快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適當補充電解質,以最快速度就醫;預防勝於治療,國健署也傳授夏日護心4招的「3要1不要原則」,第1招是「要適當補水」,掌握少量、多次、慢飲原則,避免快速、大量補充水分造成心臟負擔。

第2招「要保持涼爽」,室內保持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環境;外出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衣物,配戴帽子及太陽眼鏡,隨身攜帶水,避免喝含糖手搖飲;第3招「要減少溫差」,留意室內外溫差,空調建議設定攝氏26至28度,進入冷氣房先穿薄外套,減緩心臟、血管因冷熱溫差快速收縮。

第4招是「不要烈日下運動」,國健署提醒,民眾外出活動避免上午10時到下午2時,戶外工作者建議每小時到陰涼處休息10至15分鐘,時刻留意自身及身邊同伴身體情況,避免中暑或熱衰竭。

國健署 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 運動 高溫

延伸閱讀

氣溫恐超過40度!北半球熱浪加劇 聯合國:心臟病發、死亡風險增加

護士車震男病患!愛愛一半男心臟病發 護士不叫救護車 原因心寒

自稱患高血壓心臟病 老婦搭機換位不成辱罵旅客「我X你媽」

夏天更要注意心肌梗塞!醫詳解為何高溫也會發作:3警訊當心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