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暌違5年訪歐!央視:習近平已飛抵法國展開訪問

青農酷暑下田猝逝 專家指「2不1要」:愈早愈好躲太陽

天氣酷熱,農民下田多留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避免正中午下田,農委會也呼籲農民應投保農業職業災害保險,保障自身安全,農民也彼此提醒,注意自身體力,不要勉強。本報資料照片
天氣酷熱,農民下田多留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避免正中午下田,農委會也呼籲農民應投保農業職業災害保險,保障自身安全,農民也彼此提醒,注意自身體力,不要勉強。本報資料照片

嘉義民雄一名39歲青農,高溫在田間工作,疑高溫引起心臟不適猝死,引發農業圈討論;農民表示,天氣熱有些作物可以調整採收時間,盡可能半夜就下田,或者避開上午9時到下午3時的區間工作,多補充水分,避免意外發生。

雲林前清農聯誼會會長陳鳳義表示,一般來說,這樣的天氣僅能早點上工,或者晚一點工作,比如短期葉菜類收菜清晨4點就開始作業,收到早上9點收工,冬天天冷就往後移1小時開工、晚1小時收工避開最熱的時候,露天的田有的會拉黑網擋太陽,也會盡量幫工人準備水、飲料預防至中暑;千歲團的阿姨們通常都從頭包到腳防曬,但傳統這樣包也真的很熱。

陳鳳義表示,能早休息就早點休息,或者可以早點開工,就盡量早工作,短期葉菜類的採收比較難機械化,且天氣只會愈來愈熱,農民也要自我調節;也有人在溫室裡作業,但溫室只會更熱,能拉黑網的、或者作如加油站般的噴霧降溫也是辦法,即使內部遮陰也是必須的,但有些地方就不合適。

有農業界人士表示,現在科技有很多可以採用的降溫方式,比如溫室循環風扇可降溫4到5度,也有隔熱漆可使用,幾次農機展上也看到日益先進、帶有風扇的衣服,可讓農業工作者工作時舒服些,比如現在很多大型農機,裡面都有冷氣,並非想像中在酷暑下工作。

菜農林佳新表示,農人、在戶外工作的勞工朋友其實很無奈,這是工作環境的關係,比如採收大宗蔬菜高麗菜、大白菜等,工人凌晨2點就要帶著頭燈摸黑工作,盡量在上午6、7點就完成採收,就算冬天冷得要命也是這樣;但若是施肥噴藥,要依照排程,也沒辦法說夜裡施作,但就是盡量避開上午9時到下午3時、最熱的區間,大太陽下一般有海灘式大陽傘跟隨,但其他時就只能農人盡量多補充水分、適時調節體力;他也曾有因血糖低昏倒在田裡、幸運被工人發現救回的經驗,呼籲農民,「不要勉強、不要硬撐,要多注意個人安全」。

林佳新說,溫室栽培這時節更熱,若未開窗散熱,溫室內可達50度,一般這種天氣也有40多度,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都可能被熱昏,說要靠甚麼方式降溫,實務上操作有困難,有人用噴霧,但工作不方便,只能靠自己多警惕,多補充水分,避免憾事發生。

農民

延伸閱讀

中暑、跌落、機械切割傷 農委會呼籲農民投保職災保險

大聯盟專家來台盛讚大巨蛋 遠雄期待推向世界級棒球場

小海豹愛衝浪「天天找人陪練」1個月就學會 看鏡頭主動擺POSE專家直呼罕見

太熱!嘉義青農意外猝死田間 醫師:高溫慎防心臟衰竭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賴清德喊癌症死亡減3分之1 醫界:有難度

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願景,要在二○三○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然根據衛福部統計,二○一八年起,台灣癌症死亡人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