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蘋果iPad Pro、iPad Air 6新舊價格比一比!最貴漲6500元 這款竟便宜1500元

嘉義縣太保民宅火警 一家7口母親、5歲孩死亡、1幼童失蹤

熱出怪現象? 台大急診醫師:中暑者少、熱衰竭者多

李建璋體醒,體內調節體溫最重要的機制就是「流汗」,因此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且待在通風環境中。記者林俊良/攝影
李建璋體醒,體內調節體溫最重要的機制就是「流汗」,因此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且待在通風環境中。記者林俊良/攝影

全球氣溫全日創下歷史新高,台灣熱傷害人次也較往年同期高。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今年熱傷害人數確實較往年增加,但以熱衰竭患者佔多數,或與今年天氣偏向「乾熱」有關;特別的是,因為新冠肺炎而到急診就醫的民眾有增加趨勢,一個月就「破千例」。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去年6月因熱傷害就醫人次有280人次,不過今年6月直飆517人次。國健署今公布最新統計,截至7月8日止,熱傷害就醫人次共236人,逼近今年5月整月的242人次。

李建璋表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在7月已壓下來,感染症患者較少,但今年新冠一個月收到的病例就「破千」,流感也有上百例,理論上天氣炎熱對新冠病毒不利,後續疫情應會走緩;腸病毒雖脫離流行期,但仍要擔心「夏季腸病毒」,需要密界觀察。

李建璋指出,今年全球異常高溫,台灣雷陣雨不多,雖有地區差異,但主要仍以「乾熱」為主;急診病患也出現情況變化,近來熱傷害患者多不會直接中暑,而是暈眩、噁心、嘔吐等熱衰竭症狀,或因為體溫過高導致思緒模糊,釀成跌倒等意外事件居多。

氣候炎熱也會影響人的情緒,精神疾患也有出現增加的趨勢,例如躁鬱症、自傷、思覺失調症等疾病患者多少會受到影響;再者,腎臟病患者也因為氣候炎熱,導致病況不穩來到急診就醫。

李建璋說,氣溫高對腎臟的影響主要有兩種因素,第一,體溫過高將影響大腦意識,較不易感受到「渴」的感覺;第二,氣溫高,皮膚蒸散水分加快,在忘記增加補充水分的狀況下,造成腎臟過大負擔,腎臟病患者的病況因此加劇,尤其長者的汗腺功能較弱,特別需要留心。

李建璋提醒,青壯年族群中,勞工要特別注意,尤其建築工地工人、農夫,工作應避開高溫時段,也要有適度的陰涼處,做好自我保護;學生族群則要注意體育課,避免體育課安排在高溫時段,教師也可調整為室內活動,或縮短戶外活動時間;長者族群則常因為捨不得開冷氣而「熱出病」。

天氣炎熱要如何做好自我防護?李建璋說,室內注意通風,體內調節體溫最重要的機制就是「流汗」,因此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且待在通風環境中;若出現意識模糊、頭痛、暈眩、反應變慢,嚴重一些的噁心、嘔吐,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現胸悶、胸痛、心跳加快等情形,務必趕緊就醫。

國健署 新冠肺炎 熱衰竭 高溫

延伸閱讀

台中警員疑熱衰竭昏倒靶場 葉克膜搶救3天後仍不治

炎夏高溫長輩易中暑 急診醫建議喝水「多加1法寶」防熱傷害

待室內也中暑!7旬翁廟裡參拜熱暈 醫:「說話變慢」快降溫

7月236人熱傷害 中醫師建議多吃這類食物清暑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MAMAMOO玟星演唱會大跳「國民健康操」國健署說話了

韓國知名女團MAMAMOO成員玟星日前來台開唱,為了寵粉更精心準備台灣人共同的回憶「Lucy健康操」,更上傳到擁有750...

長輩屢介紹工作…家庭主婦靠ETF月領20萬想攤牌 網急勸:後患無窮

日前有一名人妻在論壇Dcard上以「不想再找工作了」為題發文,她表示,自己目前是專職家庭主婦,擁有大約1500張左右的00929(ETF),每年這些ETF收益分配總額近20萬,但長輩一直關心她何時去上班?讓她不知該如何面對,猶豫是否該攤牌,告訴他們實情呢?引發網友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