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魚目混珠光看魚肉怎分辨?水產學者教你辨別技巧

消基會3月間在新北市及台中市傳統市場、量販店及網路電商,購買品名為「鱈魚」的樣品4件,經魚種測試發現有2件並非鱈魚,「魚目混珠」現象達五成。圖/消基會提供
消基會3月間在新北市及台中市傳統市場、量販店及網路電商,購買品名為「鱈魚」的樣品4件,經魚種測試發現有2件並非鱈魚,「魚目混珠」現象達五成。圖/消基會提供

消基會檢測市售的魚類,其中,5成鱈魚遭低價魚混充,消費者如何睜大眼睛買到想買的魚,學者坦言,光憑肉眼辨識真的非常難,若非業界的人,一般民眾難以辨別,但仍有些小技巧可以參考。

台灣鯛協會理事長、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表示,巴沙魚、台灣鯛、鱸魚等等,切成魚肉片後,看起來都白白的,消費者一般很少接觸,光用肉眼觀看白魚肉,很難分辨誰是誰,但仍有一些小技巧可簡單辨別。

他說,巴沙魚就是鯰魚,當初美國抓反傾銷抓得非常嚴格,因此貿易商用了很多鯰魚以外的名稱進出口,為了規避海關查核,也因此會有這麼多名稱,所以又稱為巴沙魚,消費者也不太會認真去看標示;巴沙魚身形是長條狀的,因此處理過後的白魚肉會是長條形的,完全沒有魚肉的紋路,一般冷凍品販賣,會切成長條狀;而吳郭魚、鱸魚,是一般魚的體型,會做成冷凍魚片,是片狀的,跟巴沙魚條狀的販賣型態不同;而吳郭魚會有很明顯的格紋,鱸魚則沒有,每一種魚都有小小的不同,除了標示以外,需要仔細辨別。

郭建賢表示,根據商標法的規定,大宗魚種在台灣包裝,就可以標示台灣,其實應該寫明原來來自哪裡,比如綠豆產品,會先標明原料來自緬甸,但是在台灣加工包裝,但魚產品並沒有這麼清楚的規定與標示。

郭建賢說,一般更容易分錯的是鱈魚與大比目魚,通常會輪切成圓形販賣,而比目魚因為身形是扁的,無法輪切成圓形,所以會切成斜的出售;一般民眾購買的大多是比目魚,吃起來相對肉質較粗,真正的鱈魚肉質很細緻,但價格非常的貴,一公斤真正的鱈魚都要價逾千元;從價格上也可以粗略的辨別,太便宜的水產都不要相信,水產品價格高昂,太過便宜不太可能是真的。

郭建賢表示,以市售價格來說,巴沙魚最便宜市售一公斤才135元,他曾在連鎖餐廳吃飯,業者說是台灣笛鯛,但送來的餐點一吃發現是很便宜的巴沙魚,顯示一般餐廳也有混充平價魚狀況不少,巴沙魚大多養在越南湄公河,肉質白皙,價格便宜,深受消費者喜愛,若養殖的巴沙魚,魚肉顏色有點黃,就沒有這麼討喜;而台灣鯛、鱸魚一公斤售價約400元;真鱈魚一公斤要價逾千元,但大比目魚一公斤約420上下,所以才會說,消費者一般購買的,大多都是大比目魚。

吳郭魚 義大 鯰魚

延伸閱讀

買魚小心「以假亂真」 消基會檢測5成鱈魚遭低價魚混充

馬糞海膽已能完全人工養殖 開啟澎湖水產新商機

請黑琵吃Buffet 文蛤等19項水產獲黑琵牌、濕地雙標章

多喝水避免中暑!嘉義縣最高溫34度 體感溫度40度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五一遊行勞團怒吼 提5大訴求

近四千名勞工在五一勞動節走上街頭,對將就職的賴政府喊話,提出薪資提升要落實、工作權利要保障、集勞關係要升級、退休權益要安...

還在努力回憶嗎?出生至今出國次數總查詢 3步驟解答

頻繁出國的民眾再也不用傷透腦筋回想出國日期,可以直接透過My Data上網下載自己的入出國日期證明書,但不包含個人出境的國家名稱。

醫院財報 林口長庚最賺 土城醫院最虧

衛福部健保署昨公布一一一年醫療院所財務報告,林口長庚醫院連七年蟬聯整體結餘最高的醫院,金額達九十三點九三億元,但主要盈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