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M2.5成因 學者:中南半島印尼火耕也有影響

學者表示,台灣PM2.5的成因,除了東北季風挾境外污染物外,中南半島、印尼的火耕也會有影響。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劉學聖攝影
學者表示,台灣PM2.5的成因,除了東北季風挾境外污染物外,中南半島、印尼的火耕也會有影響。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劉學聖攝影

學者表示,經長期監測資料發現,台灣PM2.5的成因,除了東北季風挾境外污染物外,中南半島、印尼的火耕也會有影響;台灣屬於海島地形,沿海鹽沫也是重要的PM2.5成分之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訂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為台灣空氣品質不佳的季節。影響成因很多,一來是由於冬季大氣混合層偏低,不易將污染物向垂直方向擴散;二來是東北季風挾境外污染物影響。

根據環保署資料,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已自104年的20.9微克/立方公尺降至去年10.8微克/立方公尺。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能暉告訴中央社記者,最新研究發現,每年10月在印尼的空污也會由南往北影響台灣;另外,根據長期的監測,中南半島每年春季的空污也可能會傳到台灣來。

林能暉解釋,其實中南半島、印尼現在仍有火耕的傳統,配合著大氣環流、西南季風,確實會造成台灣PM2.5短時間內飆高。

林能暉說明,以中南半島為例,3月火耕後的空污會從高空(約3公里)傳向台灣,同時東北季風也會由低空(約1公里)經過,當東北季風較強(風速較快)時,會發生將高空的空污「往下拉」的情況;恆春監測站每年3、4月,會有7至10天空污無預警突然高升的情況,時間短約2、3小時,長一點可能維持2天,等強風一過就結束,就是這個原因。

林能暉提到,PM2.5年平均值國家標準是15微克/立方公尺,但若是將空氣中海鹽的成分扣掉,其實台灣PM2.5僅約10微克/立方公尺左右;這是海島地形的特徵之一,海風會將沿岸的鹽沫吹向內陸,再加上西半部工廠大多都在沿岸平原,兩相結合「讓台灣的PM2.5有點鹹」。

至於鹽沫能飛多遠,林能暉說,在海陸風輻合的情況下,平均可以從岸邊吹向內陸30公里,最遠甚至50公里,也曾發現西海岸的鹽沫到了南投還能監測到。

除此之外,林能暉補充,經檢測PM2.5裡的化學成分,20年前,硫酸鹽的比值較硝酸鹽高,現在則已經相反,硝酸鹽的比值反而是硫酸鹽的0.5至2倍左右。

林能暉說明,硫酸鹽的主要來源是火力發電廠、燃煤、柴油車,硝酸鹽則是汽機車、大型工廠使用的高溫鍋爐等;透過檢測,可以發現PM2.5的成因已經在轉變。

林能暉提到,其實現在台灣的雨水已經不是酸雨,若是比對夏季午後雷陣雨及冬季降雨的酸鹼度(本地降雨及北方雲系移入),雖然冬雨大多時間也未達酸雨標準,但仍較夏季偏酸,就可以推估「偏酸」的原因就是受到境外污染所致。

PM2.5 東北季風 空污

延伸閱讀

海洋成缺礦救星?企業、環團兩面戰

粉絲辦卡享預購泰勒絲門票 新加坡大華銀行信用卡申請暴增

台灣之光! 全台最高鹿林山監測站 10月成立校正平台

震央在內陸!印尼巴布亞省規模6.2地震 無海嘯可能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