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淡水凶殺!前員工疑討薪不成 遭老闆砍殺多刀送醫不治

新內閣政次名單公布 挨批敗選者聯盟 在野點名林靜儀不適任

奇美醫重症引進「AI第三隻眼」降低脫離呼吸器不良反應

奇美醫院重症照護引進「AI第三隻眼」協助判斷,降低脫離呼吸器不良反應。圖/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提供
奇美醫院重症照護引進「AI第三隻眼」協助判斷,降低脫離呼吸器不良反應。圖/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提供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病房ICU去年使用加護醫學部研發的「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人工智慧輔助AI系統」,今天發表使用AI輔助系統前後差異與具體效益成果。

院方表示,加護醫學部調查ICU導入AI輔助系統前後差異,發現平均病人使用呼吸器時間有減少趨勢,且整體成功脫離率增加。若以每人約節省0.75天,平均ICU費用每天15000元,奇美醫院一年約有2500插管人次,每年可望節省2800萬元的ICU費用。

同時因為AI介入後,近年ICU非計畫性拔管人次及比率有明顯下降,介入前後三年分別由60人次降到42人次,占呼吸器病人比率由0.9到0.63%;AI運用在最近新冠疫情的專責ICU,同樣也大幅降低呼吸器使用天數由平均14.4天降到7.7天,ICU天數平均15.8天降到9.8天,成功拔管率也自72.7 大幅提升到86.4%。

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表示,雖然臨床上70%病人有機會脫離呼吸器,但脫離呼吸器最佳時機有時難以判斷,過早或過晚脫離都可能引發不良反應。有時醫生低估病人呼吸能力,造成病人自己拔除管路,引起聲帶受傷;若延遲拔管,病人可能每天增加1至3%的呼吸器相關肺炎機會。因此掌握適當時機移除呼吸器,在醫療品質與醫療成本上均相當重要。

陳欽明舉新冠合併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病患,插管呼吸器住進專責加護病房病情逐漸改善,並準備脫離呼吸器。由於無家屬陪伴及探視,病人開始情緒激動,幾度想要扯掉身上管路並走下床。

加護病房團隊使用輕度鎮靜藥物讓病人休息後,依傳統呼吸器脫離方式,偵測病人拔管脫離指數,發現成功機率小於50%。又運用「早期預測成功脫離AI系統」,發現AI精算出來的脫離成功可能性高達80%,最後決定移除氣管內管,病人移除後呼吸順暢。

院方表示,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人工智慧系統參賽屢獲大獎,包括生策會2020國家新創獎、醫策會2020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佳作,更取得經濟部專利。也取得科技部2年期計畫案160萬經費及台中榮總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運用奇美AI經驗,在三家合作的醫學中心合作交流,提升重症病人治療水平。

台中榮總 醫學 醫師

延伸閱讀

ICU見富婆將遺產全給護士 對方卻因1事嚇跑 施景中嘆:錢多又有何用?

《Final Fantasy XVI》無雷評測:悲壯奇美戰爭大戲 支線卻可惜了《最終幻想》世界觀「角落GAME話」第23集

新冠中重症死亡持續上升! 陳秀熙指出「這三縣市」最高

腸病毒略降溫 新增1男童染克沙奇A4型併發重症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台大研究發現 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

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居住地區空汙細懸浮微粒(PM二點五)平均濃度,若卅年來每立方公尺增加十微克,將提升罹患肺腺癌風...

保母訪視增至每年6次 民團批增工作量沒配套

一歲半剴剴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案,引發社會譁然,行政院政委林萬億以「提高訪視頻率」作為檢討方案,點燃全台社工怒火,五大社工...

保母訪視指引公告 增訪視次數、身心狀況列觀察重點

剴剴案引發國人對托育安全重視,衛福部檢討會議中提到,將修改居家托育人員訪視指引。衛福部社家署上月30日公告指引內容,並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